close

投入行動心理師快要半年,

那天巧遇博班學姐聊到自己的體會與困惑:

「感覺現在台灣社會上,對於高度專業心理背景的人力,好像並沒有這麼多需求?」

的確在如創傷治療、悲傷輔導或家暴性侵等區塊上,

需要相當高度心理專業的人員進駐,

然而跳脫這塊,在台灣民眾普遍對於心理諮商缺乏概念,

甚至連推動心理相關政策的政府也都不太明白我們是誰的情況下,

符合台灣民眾的心理衛生推廣活動與各類接觸管道,

感覺似乎是更迫切的需求。

 

套句龍前輩的話:「我讀書會、演講、工作坊...什麼都接!」

這樣的霸氣實在讓我欽佩,

踏上行動之路的我,也期許著自己能夠儘可能接觸各種實務現場,

諮商專業當然還是需要維持,

但能用各種不同的形態來傳遞這份專業,

則是我的自我期許,這,又再度回到了「傭兵哲學」的思維。

 

 

在「正規軍」所接受的傳統訓練中,

一切都是理想化的情境模擬,

各種沙盤推演、局勢分析有其理論依據,

當然,受訓的士兵所持的都是標準配備。

傭兵們就不同了,他們需要仔細審視自身所擁有的資源,

根據當下所處的情勢臨機應變,

只要有利於生存的,管他什麼理論,做就是了!

他們不會拘泥於什麼條件才能達成什麼需求,

只會嘗試透過每一次的死裡求生,鍛鍊出更厚實的能力。

 

在我的定義之下,正規兵是理論派的,傭兵則是屬於實務派的,

兩者之間各有優劣,並沒有一定的好壞,

甚至兩者若能相輔相成,才能創造最大的戰績,

然而,回歸到目前的諮商體系養成上,我覺得似乎理論重於實務多了些,

在與台灣社會環境接軌的部分,也少有著墨。

看著自己的學弟妹們帶著雄心壯志進入實習現場,

卻被磨得相當辛苦,

有時不免感到有些心疼,

也對於他們在看待現有職場時,

尚且無法察覺到兩者之間存在的鴻溝感到憂心。

 

今晚翻閱天下雜誌,裏頭談到產業與學界之間的落差,

我想每一行的生態多半都是如此,

學校所學的永遠趕不上實務界所要的,

兩者之間勢必需要一些過度與磨合,才能順利接軌,

然而回顧一路上的學習,我不清楚其他學校如何,

但我所接受到的碩班訓練,仍然集中在個別諮商的精熟度上,

幾乎沒有老師或前輩會提及在實務現場中,

除了接案之外,還有許多能力及心態需要調適好。

 

以大專院校的工作來說,雖然心衛活動推廣的功能有限,

但在我眼中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行政體系上,要有好的績效,才能說服主管給予更多的資源,

若單純只經營個別諮商一環,除非一級主管與校長對於諮商輔導有深厚的了解,

否則實在難以說服他們分配資源下來,

其次,即使努力推動各項活動,

學生們對於「有問題者才該到中心求助」的概念仍未有太大的改變,

這也表示在學校體系的工作者,需要轉換不同的思維來看待推廣工作,

這是嘗試以組織的角度來看待心理諮商可如何發揮,

而非單純以心理專業的角度來衡量,

畢竟除了在心理諮商所或醫院接案,

多數心理專業人員仍需在系統中工作,

如何在系統中爭取自己的位置,

是值得思考與努力的一件事,

因為不可能是大系統來配合我們,

因此我們更要主動出擊,改變系統看待我們的眼光。

 

只是現在的工作環境的確讓人承載了太多的行政壓力,

即使有心投入推廣,也未必能夠全力以赴,

然而即使是行動心理師,仍然需要與系統工作,

這仍需仰賴系統性合作的眼光才能辦到,

而且比起在大專院校,行動心理師進入系統的眼光與適應度更快,

對於不同地區的學校文化、學生或居民特性,

需要具備更敏銳的觀察力,

這些,都不是只有學校所學的諮商專業可以應付的。

 

我想,在精進諮商專業知能的同時,

若要在台灣社會投入心理專業這塊領域,

持續拓展各面向的能力還是不可少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行動心理師 諮商實務
    全站熱搜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