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是梅爾吉勃遜主演的<英雄本色>,
男主角組織眾人對抗英軍的本領,讓我印象深刻,
他運用游擊兵神出鬼沒的機動性,
屢屢重創接受正規教育的英軍,
即使兵力懸殊,依然屢告大捷,
裏頭許多戰爭場面,至今我都還頗有印象,
當時的戰役講究章法,鳴炮、部隊前進都有一定的節奏,
而男主角徹底破除這些繁文縟節的奇襲方式,
是他能夠以寡敵眾的關鍵因素之一,
相較於接受一般訓練的「正規軍」,
我將男主角稱之為「傭兵」:
一種不計代價甘願付出,能夠順應當下情勢求生存的人。
這部電影1995年上映,但我應該是大學時期才看到的了,
電影中男主角的思維,影響了我在後來學習諮商時的心態,
那就是靈活運用,以及多元發展的態度,我稱為「傭兵哲學」。
「傭兵哲學」是什麼?
我將其定義為「保持彈性、持續精進,而且對職場保持敏銳度的心」,
不將自己僅定位在「諮商心理專業」的位置,
而是嘗試思考在不同情境中這份專業可以如何發揮,
才能吻合台灣目前的現狀,
同時將不同領域的學習,都融入諮商專業中,
這就是我努力實踐的「傭兵哲學」。
我大學雙修國中小教育學程,又拓展動畫設計與美工軟體的能力,
同時接受探索教育的訓練課程,
大二暑假自己出了三款電玩遊戲放到全台最大的電玩網站<巴哈姆特>上,
其中一款還被票選為經典之作,甚至有人替我寫了攻略.....
大三暑假接受基金會的培訓,替國小老師編寫數位教材,
雖然是志工服務,佔據了暑假幾乎半數的時間,我卻樂此不疲。
大五實習我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一邊研究塔羅牌,
在順利考上碩班的那年,開展了我的塔羅諮商之路,
持續至今幾度放棄,卻又苦撐了過來,
終於偶得恩師邀請,開設了塔羅牌的課程,
回顧一路上的開展,意外發現由於自己對廣大世界的喜好,
無形中拓展了我許多特殊的能力,
也讓我在看待事情與投身工作時,保有很大的彈性。
回顧我的求學過程一路平順,
其實也都活在主流的價值框架底下,
尤其大學與研究所都讀師範院校,
造就我有時流於思考、有些缺乏現實感的缺點,
在個性上,有時也顯得保守,
但慢慢的我發現自己有個特色,
那就是通常一件事情我鑽研到某個程度,就不太願意持續精進了,
因為投資報酬率太低,
相反地,我會把這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技能,
嘗試與自身所學串聯在一起,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求新求變,似乎是我在專業成長上很大的特色。
我想這也是投入職場一年後,便轉職為行動心理師的原因之一,
趁著還沒有太多負擔,還沒有太多責任要承受,
以及還有承擔失敗的可能性的時候,
我期許自己可以拓展能力的極限。
雖然機率不高,但若真有那麼一天,
要我重回固定機構工作,也是可以的,
我的性格中有求安穩的一面,卻也有勇於突破的一面,
當我還能往前闖的時候,主導我人生方向的便是「傭兵哲學」。
回顧這樣的學習風格,某個程度上缺乏深度是目前我的不足,
相反地,我能拓展的面相較廣,
也較有把握與台灣現在尚未走向高度專業化的諮商環境接軌,
相關的心情分享,將在下一篇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