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電影,透過電影來瞭解人心,對我來說,電影裡頭充滿感動的時刻,

往往是對立的人們,為了某種更大更寬廣的理由,

於是暫時放下自己所固守的價值觀、立場或角色,

而能夠一起攜手面對共同的困境,我稱之為「萬體同心」,

縱使每個人最後都仍會保有自己的需求、立場與價值觀,

然而為了某種超越個人位置的理由,大家願意牽起手,

包容接納彼此的不同,站在同一陣線上,攜手合作,

讓原本充滿挑戰,甚至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最後能夠被實現。

在最近帶領國中生團體的經驗中,充滿許多「萬體同心」的練習,

對我跟學生來說,都相當的具有挑戰性,也相當不容易。

0.jpg    

國中,原本就是個體發展中,身心發展都最彆扭的時刻,

我所帶領的成員,又都各自在生命經驗中,比起一般學生具有更多艱困挑戰,

於是乎,這樣的一群人湊在一起,要支持彼此表達意見、在一觸即發的衝突中維持冷靜,

不僅考驗著學生們對彼此的包容接納程度、挑戰著他們原本的人際慣性,

同時,也挑戰著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們的關係,還有,我在帶領團體時的人性哲學。

 

 

在學校的教室裡,為了方便教學,以及為了能將多數學生帶領到相似的學習水平,

因此在教育的規則裡,順從具有師長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是一種必要的手段,

然而對於來到我眼前的學生們來說,要長出這種「異中求同」的適應能力,多半有點困難,

無論是先天的成長經驗,或是後天的能力養成,對他們來說,要長出這種能力,通常有些吃力,

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老師們,會希望能夠過團體的經驗,讓他們有所學習,

於是,這些在人際上有著種種適應困難樣貌的學生,就成為了我在團體中要支持的對象。

 

 

然而,這樣一群各自心中有傷,心中有焦慮擔憂,甚至是暗自害怕的學生聚在一起,

卻正好最容易打開彼此心中最幽微的角落,

於是有些學生選擇沈默、有些學生選擇嘻皮笑臉、有些學生選擇裝睡,也有些學生會故意在討論時唱反調,

套用張貴傑老師的話來說,這些學生並不見得是「故意」這麼做的,

相反地,這是一種「生存姿態」。

由於在成長過程裡,我有足夠的資源來因應許多挑戰,於是我成了老師、心理師,

幽雅、有同理心、善於思考,成了我的生存姿態,

這些學生並不見得與我擁有相同的資源,

迴避、隔離情緒或輕易情緒就被引爆,成了他們的生存姿態,

於是,在團體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光景:每個學生對於此刻要進行的活動,

參與度不同、意見不同,而且到了天南地北,炯然有別的境界,彼此之間的差異已經大到接近對立的程度。

 

 

在這種艱困的時刻,傳統上的作法,通常會是引導彼此說出心中的想法,

設法翻譯不同立場之間,真正在乎的事物,然後重新找出協調之道,

然而面對這些學生時,這種策略卻往往失效,對這群學生來說,

在眼看即將爆發衝突、或有人情緒爆發的時刻,恰好是他們心中最恐懼的事物,

於是乎,團體便進入了表面和諧,實際上卻暗藏分裂的心理動力之中,

這時候,我沒辦法假裝沒看到分裂,繼續把活動帶下去,(實際上也帶不下去)

另一方面,卻也不太有辦法透過引導與探問,來釐清學生們真實的想法,

許多時刻,我就這樣與學生們一起被困在這個進退兩難的處境當中,

很折騰人,很挫折、卻也很真實。

魔戒3-王者歸來90939.jpg  

其實,如果拿出身為心理師或老師的權威,展開說服、勸導或約束,

我知道那些掩藏得很深的團體動力,就會暫時消失不見,

畢竟這些學生能在校園生活中存活下來,必然早就培養出維持虛擬和諧的能力,

然而我不想就此放棄這個看似困境,實際上卻可能支持彼此踏出舒適圈的大好機會,

於是,我會嘗試各種方式:說隱喻故事、加入開玩笑的行列、沈默、立即性......

試圖讓大家繼續停留在原本僵持的狀態裡,然後一起思考,我們可以怎麼辦?

在這週的兩個團體中,我不約而同的分享了同樣一段話:

「團體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大家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同面對這個狀況。

我知道要在這裡對這麼多人表態,對有些人來說,很困難,

所以,我想讓你們知道,每個人在我眼中,都同等的重要,

每個人在這個團體中,都有你的一個位置,

無論你選擇沈默、有話直說還是暫時性的觀望,都是一種參與,

不管你怎麼做,都不會影響你在我心中的位置。」

 

 

我在其中一個團體裡分享了另外一小段話:

「我不害怕你挑戰我,在我的團體裡,你是可以說真話的,

我可能沒辦法完全接受你所說的話,

但仍會儘可能做到尊重你的意見,

畢竟,你們花了時間來到這裡,不就都是想要在人際關係中有所學習嗎?

在我眼中,無論剛剛的你,選擇用什麼方式參與在這裡頭,

光是你仍選擇坐在這裡,繼續承受情緒上的焦慮,

而不是轉身離開,或是把情緒爆發出來,就已經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跨了一大步,

因為,我相信這對你來說,要做出與平常人際習慣這麼不同的行為,是多麼不容易!」

images.jpeg  

雖然這番冗長的話,聽起來似乎是在對學生們諄諄教誨,

然而透過這兩段話,我試圖讓眼前這群學生明白,

縱使表面上無動於衷,每個人都正試圖在與內心舊有的生存姿態拉扯著,

猶豫著要多信任彼此多一些,還是讓自己感到安全一些,

我敬重他們內在的拉扯,縱使我們因為這些內心的衝突,使得團體陷入停滯與「不好玩」裡,

透過這些話語,我想讓他們經驗到,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是多麼有價值,

而這些讓彼此不舒服的碰撞與停滯,其實正是他們開始有所學習與成長的開始。

「不要小看自己只是苦苦支撐在座位上。」

 

 

在這些充滿困難與挑戰,卻仍得與學生們攜手同行的片刻,常常讓我想到魔戒這部電影:

在遠征末日火山的途中,每個人都需要面臨與伙伴之間的信賴危機、個人的生死存亡,

以及在艱難時刻,做出艱難決定的勇氣考驗,

然而正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做出了一點點不一樣的小改變,

於是在最後匯聚成一股龐大的轉化,推動著整個中土世界面對索倫大軍的威脅。

身為團體的領導者,我明白學生們身上所攜帶的創傷、曾遭扭曲的經驗,

就像是魔戒或索倫一樣,威力強大無比,

這不是我孤身一人就能獨挑大樑,隻身面對的,

相反地,我需要不斷透過親身示範自己內在的掙扎,甚至是憤怒與恐懼,

讓學生們經驗到,原來說自己是沒關係的,原來縱使惹怒了別人也是可以修復的,

原來衝突不見得會帶來毀滅,而能讓彼此的情感更深刻......

在每一回合團體要結束時,我都會帶領家排課程中,老師親自帶著我們做的宣告:

「如果在今天的團體裡,我們沒有因為內心的焦慮與恐懼,而選擇離開這個團體,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可以撐在這裡,好好的進行到最後,這是因為我們的伙伴也在這裡!

因為每個人都在這裡,所以如果今天在團體中,

我們學到了一點新東西,那是在場所有的人所共同創造出來的,

因為你在,所以支持到了所有人的學習,所以你的在,是很有意義的。」

 

 

每當帶著學生做這樣的宣告時,表面上是帶領學生進行對彼此的感謝,

實際上我在心中總是同時默默的感謝著這群學生,

正因為他們的難搞與真實呈現出各種無法遵循指令的行為,

讓我能從一次又一次的團體困境中,實踐出自己對人的相信: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存姿態,無論表面上再難搞的人,

只要用心凝視他的眼睛,就會看見他與我擁有相同的需求、渴望與感受,

我們角色雖互為師生,靈魂本質卻是如此相似,別無二致。」

我也很驚訝的發現,無論學生們在剛剛的困境中如何騷動、沈默、防衛著,

當在進行宣言時,剛剛用來抵禦內心衝突的力量,一瞬間全都鬆開了,

那些原本的意見對立、對當下發生的拉扯,全被轉換成另外一股很不同的能量,

這股能量能用來支持他們自己,更真實貼近自己的心,

因而長出多一點點的勇氣,在下回團體中,願意多冒一點險。

rotk_frodo_1024.jpg  

對我來說,這個歷經衝突、停滯與困難,最終來到轉化的時刻,

真的是很美、也很深深震撼的寶貴片刻,

用我的話來說,這就是「萬體同心」的高峰經驗,

在這個片刻裡,我常會想到魔戒這部電影,在每一集的大戰裡,

眾人歷經絕望、生死關頭,在面臨希望即將破滅的時刻,

痛苦終於被轉化成前行的力量,有一批新的援軍與盟友抵達,化解危機,

我會說,如果魔戒中的每個角色,都是自身內在的一部份,

那麼,這些盟友,其實就是我們透過穿越困境,所長出來的新養分、新力量呢!

 

 

在校園工作裡,在邀約我去演講、帶團體或接個案的老師眼中,

我可能是魔戒裡的甘道夫或亞拉岡,身上懷有絕技與魔法,

能夠讓學生在經過陪伴與支持後,有了一些不一樣,

然而我常常覺得在這些真實而難纏的學生面前,自己比較像是微不足道的哈比人佛羅多,

能夠改變學生的,固然一部份是透過我的諮商專業或療癒技巧,

然而更多時候,這些專業並不見得能真正去到學生們的內心深處,

更多時刻裡,我只能不斷的在這些混亂與衝突裡,好好的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然後問自己:「此刻我要動用老師的權威,迅速平定團體的混亂?

還是我想信任這些學生有如被魔戒蠱惑的人,

只是在上演一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內心劇場?

我是否願意相信,只要此刻我不再躲在心理師的專業外衣底下,

願意揭露自己真實的想法,願意看著他們的眼睛,說出我所看到的生存姿態,

那麼魔戒的力量會暫時消褪,他們又能再度連結回心中的真實?」

 

 

在魔戒遠征團中,佛羅多真的是武功最弱的一個角色了,

然而他心中所懷抱的堅定信念,最後讓眾人萬體同心,完成了摧毀魔戒的任務,

對我來說,如此堅定的信念,來自於佛羅多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

在團體開始前,有時我已經預期了會遭遇的困難挑戰,因而焦慮不已,

然而每當我開始焦慮時,常會告訴自己一句話:

「只要真實,陰影就沒有力量,

只要我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害怕,

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憤怒,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不完美,

這份真實,就會支持他們看見自己的真實,

陰影的力量將不再如此強大,而將會被整合回他們身上,成為勇氣與力量。」

 

 

文章寫到這裡,其實我想說的是,只要願意真實面對學生,

這份堅定的力量,終究推動他們真實面對自己,

改變,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幽樹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與身心靈工作者,

有著近似於青少年的性格,因此特別能聽懂他們的心聲,

善於以自己和青少年所建立起的穩固關係,

一步一步的,陪伴他們站穩腳步,成長茁壯。

想預約幽樹個別督導服務,或邀約進行校園個案研討的伙伴,

請參考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75804377

 

(圖片取自網路,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轉載)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