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蛻變之旅>蛻變遊戲,是一場共同前行的療癒之旅
在端午節連假期間,一連舉辦了兩回蛻變遊戲分享會,
其中一場是進階版本的,今天則是分享家用版本,
隨著舉辦分享會的次數增加,與遊戲參與者的內心連結似乎也越深刻,
不僅四位遊戲參與者之間,彼此生命功課會有所共鳴,
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蛻變之旅>蛻變遊戲,是一場共同前行的療癒之旅
在端午節連假期間,一連舉辦了兩回蛻變遊戲分享會,
其中一場是進階版本的,今天則是分享家用版本,
隨著舉辦分享會的次數增加,與遊戲參與者的內心連結似乎也越深刻,
不僅四位遊戲參與者之間,彼此生命功課會有所共鳴,

【心理治療只能關在小房間裡?】
在台灣的心理諮商訓練裡,大多以「諮商晤談」為訓練主軸,
使得大多數的心理師,在談及公眾事務時,傾向認為這是私人的事,
不應該以「心理師」的角色參與其中,
在遊玩之前,我遭遇到的人生議題是:
「在親密關係以及其他人際互動中沒有信心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希望透過遊戲能夠讓自己釐清障礙,近一步的讓自己「勇敢」,
也能夠將對自身的祈願轉化為支持親愛之人的力量。
不得不說今天的蛻變遊戲是我玩過最貼近自己的一次了,與之前家用版的速度相比,
進階版的選項變多了、玩家之間的交流變多了、遊戲的速度卻變慢了,
因為幽樹會在每一次玩家抽到任何靈感、障礙、宇宙回應與覺知時,
詢問玩家與自己設定的主題的連結。
想先感謝幽樹老師與三位夥伴,老師真的辛苦了,陪伴我們四位一整天,
我發現進行蛻變遊戲,耗費的心力、資金與時間,與帶一般的研習很不同。
整個遊戲過程,因為老師的觀察、引導與三位夥伴的無私分享與支持,讓我看見自己的困住,
重新面對自己的掙扎後,終於脫困,
感受到人生歷程的漫長、糾結與不容易,真的要學習好好愛自己。
【催眠真的可以讀取我們大腦的想法嗎?】
這篇文章,要很感謝我的一位學生,
他本身對於魔術很有興趣,非常認真在研究跟魔術有關的知識,
這幾天他傳了一個youtube的影片給我,
是發現頻道所做的「讀心術報導」,完整影片在此:http://ppt.cc/U6wWG
靈性陷阱,是每個身心靈修練者必經之路,
當越往深處走時,幻象的考驗也會更加精巧跟細微,
考驗著每個走在自我追尋之路上的伙伴,
是否能對自己保有敏銳的觀察力,是否仍能維繫住清明的心?
「莫忘初衷」四個字,說起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非常困難!
在傳統心理治療,治療師多半仰賴口語溝通來進行晤談,
這幾年雖有不同的治療取向誕生,例如強調身體動作的心理劇,
大致上還是以口語表達為主,
對一般人來説,回到生活裡,其實還有好多可以撫慰人心的方法,
例如燒一頓好菜(味覺)、好聞的氣味(嗅覺),甚至是一個真心的擁抱,
前陣子為了帶領動漫自我探索的工作坊,
陸續看了幾部別具深意的作品,
當天有個學生分享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暗殺教室」,
讓我想起多年前也有朋友向我推薦,於是忍不住看了起來,
沒想到到現在看了五集,每一集都讓我忍不住落淚......

【酸葡萄與甜檸檬,可以吃嗎?】
酸葡萄效應,白話來説,因為得不到別人所擁有的東西,
像是金錢、名聲、權力、名牌包包......或是父母親的善待,
於是透過言語或行動,來表達對於這些事物的排斥或厭惡感,

說到催眠,很多人都很害怕....
所以這次特地幫大家整理了幾個,
每次在演講或工作坊裡,
連我都被問到怕的題目......

這四個問題,幾乎是每場必問!
不知道你/妳是否也有類似的疑問?
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是蠻正常的,
在電影「出神入化2」中,
就出現了許多催眠師之間互相控制的劇情,
而前陣子跟種族歧視有關的驚悚電影

這一回的懶人包,
主要要跟大家分享透過催眠認識潛意識,
可以替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潛意識是什麼,可以吃嗎?」是第一回的懶人包,
想瞭解詳細內容的伙伴,歡迎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


催眠,一直都充斥著怪力亂神的迷霧,
更受到一般大眾甚至是心理人員的誤解,
在這回的懶人包裡,將透過圖片,
簡單的說明催眠理論怎麼看待潛意識,
歡迎對催眠又好奇又害怕的一般民眾,
或是想透過心理學理論來瞭解催眠的伙伴觀賞!

還記得以前經濟學書籍中曾介紹過:
人是理性的動物,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也有一段時間,
認為人類之所以比動物更優越,
正是因為人類懂得思考,具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