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懶人包要介紹的,
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催眠現象!
還沒看過前兩回介紹的伙伴,可以依序參考
「潛意識是什麼,可以吃嗎?」
http://ppt.cc/nXwzH
「認識潛意識,增加生活開心事」
http://ppt.cc/oiJLg
在工作坊或演講一開始,我一定會問:
「一講到催眠,大家都會想到什麼?」
「睡覺」、「會說出自己的秘密」
「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
「會被催眠師控制,做出奇怪的事」
這些大概是我最常得到的回答。
根據之前「潛意識的心靈茶館」網路問卷,
裡面多數人的想像是:
「躺著跟催眠師對話,探索潛意識」
「挖掘內心所不知道的秘密」
「閉上眼睛,一種放鬆的方式」
所以從現場跟網路伙伴們的回答,
我們大概可以看到,對於沒接受過催眠的人,
催眠=探索潛意識、看前世、被控制、說出秘密.....
還有很重要的....「要躺著,閉上眼睛」
另外,有些坊間的催眠課程會跟學員談論
像是神佛、天使、鬼神、祖先業力...之類的
嗯恩~這些元素加起來,
難怪大多數的人,一提到催眠,
都會有一種「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事實上,在我跟著貴傑老師一路學習的過程,
最重要也最珍貴的學習就是:
「如何跟麻瓜們解釋催眠是什麼」
這也是一系列懶人包最重要的目的:
「用生活化、心理學化的方式來解說」
所以,通常我會跟工作坊或演講的伙伴,
把「催眠」這個字,分成「催眠現象」,
以及「催眠療癒」這兩個面向。
所謂的催眠現象,最白話的說法就是,
跟「進入催眠狀態」有關係的,
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發生的現象。
看到這裡,大家不妨閉上眼睛回憶一下,
自己跟朋友在很吵的餐廳吃飯時,
雖然明明音樂放得很大聲,
或是隔壁桌正在大聲的說話,
可是你還是能夠清楚聽到朋友說話的聲音,
甚至不大會注意到隔壁桌或餐廳的音樂?
如果跟我一樣愛看電影的伙伴,
可能都會有個經驗是,
為了看唐老大到底最後怎麼解決壞人、
星際異攻隊的片尾彩蛋,
或是沈浸在通靈少女完結篇淡淡的哀傷裡...
於是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需要去上廁所
在寫考卷時、登山的過程、搭擁擠的捷運...
在許許多多的生活裡,
我們都有暫時把注意力放在某個地方,
於是暫時忽略身體其他部位感受的經驗,
在廣泛的定義裡,
這就是一種「生理上的催眠現象」。
已經在上班的人,面對厭世的週一或二三四五,
可能經常都會有這種「再撐一天就可以放假」的心情吧?
談過戀愛的伙伴,可能有些人會有
「明知這不是對的人,還是勉強交往下去」
一種自我說服、自我安慰的經驗.....
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我對話」,
也算是一種自我催眠現象!
還記得懶人包第一回提過的嗎?
「潛意識裡的內容,都是我們自己輸入的」
因此,我們許許多多的自我暗示行為,
也都算是催眠現象的一種喔~
從這裡就要來談談,認識催眠原理的重要性了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安靜下來感受一下,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這種看似正向的自我暗示
鼓勵自己再多撐一下、再忍一下,
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聰明的伙伴們大概可以猜到,
「這樣我可能身體會壞掉」
「這樣我大概會一直留在不滿意的關係裡吧」
在這裡分享一篇網路之前熱烈轉發的文:
「憂鬱症的人,往往都是過度正向思考的人」
http://ppt.cc/GZpL6
這篇文章所說的,就是過度進行正向自我暗示
可能會替自己帶來的後果。
同時,這也是為何懶人包第二回中,
我會跟大家分享,如果有人宣稱
透過催眠、NLP等相關技術,
可以快速轉換你的人格或情緒,
需要更認真思考這些說法的原因!
確實在催眠的許多技巧中,
有快速調整情緒的方法,
然而,當我們只是一昧透過這種方式,
強迫自己變得開心、樂觀、有自信時,
最後潛意識很可能會產生更強大的反撲力量
因為那些讓我們覺得憂鬱、沮喪的原因,
很可能在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被我們所正視。
這就跟我們明明缺乏營養跟睡眠,
卻不斷透過B群跟咖啡,硬要振作精神一樣,
時間久了,身體會失去原有的平衡,
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廣義的催眠現象中,還有一種說法是:
催眠是一種人際之間互相傳遞的影響力,
例如從小到大父母對我們的叮嚀、
師長鼓勵我們培養的品德或能力,
甚至是社會上共同推崇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來説,
在生涯發展中,「夢想」這個概念,
似乎已經變成現代人普遍認為重要的事情了,
然而仔細想想,
在我們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時代
能夠賺到足夠的錢,讓自己跟家人吃飽,
才是讀書、工作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一種社會集體價值觀,
對我們所進行的「催眠」作用~
當然金錢跟夢想,哪一種比較重要,
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同時,透過這樣的對照,
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
「夢想」是大概這十年來才逐漸被重視的事,
因此各種鼓勵我們勇敢追求夢想的書,
也就一本本的出版、大賣.....
在先前「潛意識的心靈茶館」裡,
有伙伴問到:
「潛意識如何形成自我價值?」
這個提問要回答起來蠻複雜的,
比較簡單的來説,可以透過這張圖片,
以及上面所舉的例子來瞭解:
「我們自我價值感,
有一部份來自於父母從小對我們說過的話、
做過的事情、鼓勵我們發展的行為....
這些東西從小就深深儲存在潛意識中,
在我們一路長大的過程裡,
無形中持續造成影響。」
這是我前陣子看到的一則趣文,
這張圖文似乎也獲得許多伙伴的熱烈共鳴,
可見,有些人已經慢慢發現,
「夢想」這兩個字,
已經慢慢成為有心人「催眠」自己的招數!
拋開對錯與是非,
社會上多數人所認為「好」與「對」的事,
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個人的需要,
在這個一切資訊都被媒體、FB所操控的時代
由社交媒體所發起的「催眠」,
幾乎可說是無所不在!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清醒的脫離,
這種透過網路、社會群體帶來的催眠現象呢?
有蠻多方法可以練習的,
例如我上週在粉絲專頁分享的「強力閱讀」
https://
透過更有意識的閱讀與思考,
來幫助自己釐清文章或書本作者要傳遞的概念,
或是參考艾彼-心理師的會心時刻
裡面有一篇談論瞬間說服的文章:
http://ppt.cc/pRKgI
當我們對於發現文中所談的五大元素越來越熟
也就能更清醒的讓自己脫離催眠現象。
所以,在這裡幫大家複習一下,
「日常生活中的催眠現象」主要有三大成因:
1.注意力的改變與高度集中,
例如在捷運上,專心滑著手機,
於是沒聽見環境中還有許多聲音。
2.自我內在對話:
通常是一些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暗示
例如「為了年底的烤雞,再忍一下!」
或是「如果現在分手,我可能找不到更好的人了」
同時,過度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暗示,
都可能帶來一些生活上的影響。
3.人際與社會群體帶來的影響力
像是「勇於追求夢想才是價值的人」
「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替別人著想」
這種催眠現象,通常是最不容易發現的,
因為我們每天生活在大量的訊息底下,
(想想每分鐘我們可以滑過多少訊息)
往往一不留心就讓這些東西,跑到潛意識裡,
影響了我們在生活中的大小決定.....
在之前「潛意識的心靈茶館」網路問卷中,
已經收到許多伙伴好奇的發問,
在這邊先列出一些比較容易回答的事項,
雖然這些已經算「比較容易」回答的了,
仍然需要花上許多文字來說明,
目前還不確定會透過文章或懶人包的方式呈現
不過催眠會是我接下來想好好學習的一門技術
所以,會在有空的時間慢慢回應的~~
如果有伙伴已經等不及一週週慢慢的等,
同時對於催眠技巧如何應用在抒壓、助眠有興趣的話,
5/24晚上,將會有個「世界越快,心則慢」
身心抒壓催眠工作坊的活動,
在現場會有更多關於催眠與潛意識的介紹喔!
詳情可參考:http://0rz.tw/UgU5j
最後,也歡迎對催眠與潛意識世界有好奇的伙伴
可以到「潛意識的心靈茶館」留言,
https://goo.gl/forms/
我會在有空的時候,
陸續在「幽樹的療癒客棧」FB專頁上,
針對伙伴們的好奇作公開的回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