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真的可以讀取我們大腦的想法嗎?】
這篇文章,要很感謝我的一位學生,
他本身對於魔術很有興趣,非常認真在研究跟魔術有關的知識,
這幾天他傳了一個youtube的影片給我,
是發現頻道所做的「讀心術報導」,完整影片在此:http://ppt.cc/U6wWG
看完之後,想起在心靈茶館中一些伙伴的詢問,
以及我在每回工作坊裡總要花一些時間解釋的大哉問:
「催眠師是否可以讀取我腦中的想法?」
「催眠會不會讓我失去意識或控制?」
多數沒有學過催眠或相關技術的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惑甚至是恐懼,
主要來自於舞台魔術、電影或小說情節的誤導,
例如熱門電影「出神入化」中使用的瞬間催眠術,
或者是今年評價兩極的「逃出決命鎮」......
部分對於心理學研究有興趣的伙伴,則可能看過跟潛意識相關的研究指出,
過去曾經有段時間,曾經有所謂的「潛意識廣告」,透過在影片裡穿插快速閃過,
在意識層面上卻不會知覺到的訊息,誘導觀眾進行消費行為,
(相關介紹請見:http://ppt.cc/wtSxa)
順帶一提,這些研究曾經出現在我心理學的課本之中,
有興趣的伙伴可以找「認知心理學」的書籍來研究一下。
正因為催眠,以及從催眠延伸出來的NLP技術,
持續被直銷與商業人士炒作為「瞬間控制人心」、
「影響你的客戶,讓他們買更多」、「完美打造親和力」這類的用途,
使得催眠以及相關的延伸技術,在台灣社會裡形成很兩極化的看法,
同時,即使有些伙伴信賴著眼前的催眠師,仍然會感到一絲不安,
反過來説,有些催眠技術使用者故意反其道而行,
運用其他看起來比較無害的方式,與個案或客戶進行互動,
實際上卻暗藏潛意識的「指令」,誘使對方進行自己想要的選擇......
看到這裡,不知道伙伴們會不會一邊看,一邊覺得心裡發毛?
然而,熟識的讀者都知道,我的文字不是想帶來恐懼,
相反地,是希望透過儘可能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適當的資訊,
所以,請安心看下去吧~這篇文章中也沒有放入像是
「看完之後你會自動捐款一百萬給這位心理師」這樣的暗示喔XD
接下來的內容,建議可以先看完文章開頭分享的影片,
因為我會透過影片中的內容,作為說明的例子。
【催眠師是怎麼看透我心中的想法?】
在發現頻道的這個影片中,keith barry這位「讀心術大師」,
第一個挑戰的街頭實驗是「猜出路人的提款機密碼」,
如果有學過催眠的伙伴,會發現他一開始的幾個問題,
其實是在營造一種跟這位倒楣的路人之間的信賴感,
同時製造出一種「我真的不知道你的密碼」的親和力,
如果換成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術語,或說這叫做「關係建立」,
有看過我製作的催眠懶人包第四回「又好奇又害怕」的伙伴,
(還沒看過的伙伴歡迎用三分鐘,參考:http://0rz.tw/3hWA1)
會知道催眠、NLP等跟潛意識有關的技巧,
存在著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信任感,
透過這一連串的問話,keith barry已經成功建立起他跟路人的信賴,
同時也強化了路人對自己的信任感。
接下來他使用幾個NLP中常見的技術,逐漸判斷出提款機號碼,
整個過程看起來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路人也因此面露恐懼......
說真的,看到這一段我自己心情有點複雜,
身為催眠師,同時也是心理師的我,在藍海催眠機構所受的教導是:
每一個催眠技巧,都要讓個案感受到自己心中本來就有的力量,
同時,能夠帶來一個生活中小小的改變,
當然,舞台魔術催眠最重視的是娛樂效果,許多時候帶來的是歡笑跟正面渲染力,
只不過這個街頭實驗的結果看起來造成比較大的是恐懼感,
以及影片觀眾對催眠這件事的不信任。
接下來第二個邀請路人想一個單字,而這個單字就是他手中快閃字母的實驗,
除了動用到前面我分享過的「潛意識廣告」中的技巧,
(心理學專業術語叫做「域下刺激」,意思是我們知覺不到的外在訊息)
同樣也使用了一些常見的NLP技術,
設法讓這位路人無意之間,把注意力放在有限的視覺範圍裡,
這個實驗巧妙的結合了催眠技巧、人體生理反應、視覺習慣等要素,
有興趣的伙伴可以複習一下催眠懶人包3「生活中,催眠無所不在」,
在這個懶人包中替大家歸納了,與催眠現象有關的三大要素,
(連結在此:http://0rz.tw/MIslS)
如果說第一個街頭實驗善用了第一跟第二個要素,
第二個實驗就善用了第一要素,同時搭配其他的行為習慣一起運用。
在這個影片當中的最後一個情境,是keith barry善用了各種潛在訊息,
成功讓教室中的七個聽眾,全部都在心中想著自己設定的撲克牌花色,
在這裡他也善用了艾瑞克森取向中幾個最基本的技術,
透過個人散發出來的自信心,與「學術證據」來拓展對聽眾的影響力,
透過視覺上的暗示線索,來鎖定聽眾們內心想像畫面的範圍,
當然,可能在教室裡他還藏了其他的暗示,不過影片就沒有提到了~
在這個情境中,keith barry完美結合了催眠懶人包3中,
我跟大家分享的催眠現象三要素:專注力、內在對話、人際影響力。
【生活中,催眠影響力無所不在】
之所以在花了許多文字來一一拆解這個影片中,
看似神奇的結果背後,所潛藏著的每一個細節,
是想跟伙伴們分享一件事:催眠師事實上無法讀取我們腦中的想法跟情感,
就跟諮商心理師一樣,我們只能透過一連串的問話或互動,
從過程中各種微小的線索,來獲得跟眼前這個人有關的一些資訊,
簡單來説,我們都不是通靈少女,比較像是訓練有素的福爾摩斯,
而我們給予回饋的精細程度,取決於實務經驗的累積,以及持續練習的程度,
回到「催眠到底不能讀取人心」這個大哉問,
看到這裡,我們心中應該已經很自然的浮現出「不能」的答案了!
至於「催眠是否可以控制他人的行動」?
從這個系列的影片裡,我們可能會從結果來推論出「可以」,
同時,如果伙伴們還記得我在催眠懶人包4裡所提到的概念,
在仔細重新看看我剛剛拆解影片的各種步驟,
同時回憶一下催眠現象成立的三大元素:專注力、內在對話與人際影響力,
慢慢的,應該就會感受到,與其說是keith barry控制了路人們的反應,
不如說他透過許多巧妙的方式,營造出一種暫時的親密感與信賴感,
使得這些路人們在潛意識之中,願意依循著他所提供的暗示線索進行行動。
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持續上演著,
例如我們順著朋友的建議嘗試去吃一間新開的餐廳,
或是依循著父母親的期望,選擇了他們認為穩定的好工作,
又或者是為了自己的男女朋友或伴侶,去嘗試一些原本自己不會做的事情......
(這些就是催眠懶人包3中所說的,生活中常見的催眠現象!)
只是透過訓練有素的催眠技巧應用,擴大了這些現象帶來的效果罷了!
這種短暫的信任感,在舞台催眠秀中已經足夠,
但若要運用在自我探索或更深入的療癒中,則仍有些不足。
【身為催眠師,最重要的其實是自我觀察力】
在文章的最後,其實我想分享的是,
催眠、NLP等跟潛意識有關的理論與技巧,
就像是車子、刀子、網路、手機......等日常工具一樣,
只是一種中性化的存在,重點還是看使用者的心意與用途,
車子可以讓我們快速而順利的抵達目的地,也可以用來裝犯案用的屍體,
網路可以讓我們更容易跟遠方的親友聯絡,也可能帶來人際間的疏遠,
因此許多資深前輩都會提醒我們,若要尋求催眠服務,
務必先瞭解一下這個催眠師的性格、為人,瞭解一下這個人的背景,
因為,催眠師無法控制人,卻可能透過營造信賴感的過程中,
有意無意的造成我們內在的傷害。
除此之外,在藍海的訓練裡,更強調一件事:「助人,是誰的需要?」
許多時候,各行各業的人來學催眠,
都是懷抱著一顆想要服務社會、幫助別人的真心,
只是在藍海的培訓中,因為主要的訓練師具有心理師背景,
會更強調我們在過程中,要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敏銳的觀察,
所謂「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來自天堂的善意所造成的」,
有時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正在「助人」,事實上只是在滿足個人的內在需求罷了,
正因為一場真正有品質的催眠,帶給個案的影響力將會非常深遠,
因此催眠師對於自己所說出口的話語,都需要有更謹慎的自我觀察!
事實上,就像是通靈少女第二集裡所說的:
「身為仙姑,最厲害的不是能通到幾次元以外的靈,
而是能夠看見眼前的人,串起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心意。」
身為催眠師,最厲害的也不是能瞬間秒懂人們的想法,
而是願意帶著對生命的敬重,謙卑的陪伴人們走過生命起伏。
催眠,可以替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好處,
(懶人包第二回「認識潛意識,增加生活開心事」:http://0rz.tw/MOsxW)
一些催眠技巧跟魔術或舞台秀的結合,更能增加生活中的樂趣,
同時,我們也需要帶著開放的心與謹慎的態度,好好善用這項技巧,
才能在享受催眠帶來的好處時,不會因為誤用或濫用而造成傷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