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過了一半,因為舉辦公益活動的緣故,與許許多多不同的人相遇,

最常被問到的幾個問題不外乎:

「你怎麼會願意用晚上的時間來做額外的服務?」

「是什麼原因會讓你願意提供免費的服務?」

「像你這樣自由工作的型態,收入穩定嗎?你都不會擔心嗎?」

每當被問到這類的問題時,總是會同時經驗到兩個截然不同的內在歷程:

在比較屬於個人意識的層次上,內在有個真實的聲音會回答:

「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耶!但如果辦在白天你有空來嗎?」

「我想可能是頭腦壞了吧!不過當成是一個介紹自身服務的機會似乎也不錯?」

「當然會擔心啊!你知道當帳戶裡持續都沒有錢進來時,其實蠻可怕的!」

下載.jpeg  

上述的這些聲音,是回到日常生活中,每個平凡片刻裡,很真實存在的層面,

然而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有意識的選擇了另外一個聚焦的層面:

「我想就是因為工作時間彈性,可以睡到自然醒,所以才願意在晚上提供服務吧!」

「如果可以,我也很喜歡賺更多錢,可是我想我有點放不下那些單純因為經濟因素,

而無法接受到有品質服務的伙伴,所以心有餘力時,就來做點什麼吧!」

「面對金錢的焦慮,我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去信任只要願意有純淨的付出,

那麼老天爺終究會用各種方式,支持我繼續維持這樣的服務方式,

所以,許多時候真的不太擔心。」

相較於第一個內心層面,比較是受侷限的、焦慮的、專注於個人身上的,

第二個內在的層面,比較是敞開的、安心信任的、適時注意到環境的,

兩個觀點都同樣重要,但需要花點時間學習如何相互合作。

 

 

從大腦醫學的角度來看,第一個觀點比較跟掌管情緒經驗的邊緣系統有關,

這部分的大腦主要功能在於「不顧一切的活下來」,

第二種觀點比較跟人類特有的大腦皮質層有關,掌管的是更精細與有效的決策歷程,

兩個不同大腦的層面,要如何發展出相互合作,而非相互牽制的模式,

進而讓我在充滿挑戰與變化的行動之路上,仍然安在,甚至充滿信心?

還是想到Mali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我們每天都要經歷一萬次呼吸,有可能會經歷到一萬次的分心與疏離,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一次次把自己帶回內在中心安在,

然後,逐漸熟練這個過程,讓這一萬次的呼吸中,安在的頻率多一點點。」

(上述這段話有加入我個人的理解與詮釋,已經不是當初Mali所說的原文)

620x371-hol-ep07.jpg  

寫到這裡,想起前陣子看到曹中瑋老師分享的,從完形治療看「選擇」,

我逐漸體會到,讓自己在充滿未知與挑戰的生活中,能變得更安在,

甚至於逐漸去享受整個過程中的不確定與變化,是一種個人內在的選擇,

實際上並不存在著什麼絕妙的方法,可以我生而為人的內在焦慮完全驅逐出境,

只要我還有肉身,還需要呼吸,還需要吃喝拉撒,還擁有許多內心需求,

焦慮、掙扎、痛苦......就很難完全被隔絕於我之外,也許這就是生而為人的終極實相,

一如存在主義所說的四大基本命題:死亡、意義感、自由與責任,

無論我們如何試圖超越這一切,都無法真正跳脫這份循環,因為生老病死即為人類的終極課題,

然而在這當中,我能夠透過一次次深呼吸,或是許多已然熟練的諮商或身心靈技巧:

靈氣、花精、愛療法、催眠、自由書寫、靜心、牌卡......

在陷入慌亂的當下,試圖安穩住自己的身心反應,然後打開多一點清明的覺知,

提醒自己:「是的,我此刻感到慌亂與焦慮,同時我也有能力回應這些挑戰,

焦慮與安在,都是我內在狀態的一部份,而完整的我,實際上比這些層面加總起來更大更多!」

(這是哈克老師發展出來的並存語句技巧,當內心有混亂衝突時,很好用)

 

 

在行動之路上走著,開始收到很多肯定、讚賞、羨慕、嫉妒、崇拜......

我總是會提醒自己:

「對,這些是我完整面向的一部份,但我也有些別的,是別人不容易,或不可能看到的部分。」

回顧這幾年來的心路歷程,我想持續支持我安穩走在自身道路上的關鍵,

說來簡單,卻也困難,那就是對自己的允許、包容和接納,

當對自己有越深厚的理解與接納時,自然會長出對環境與他人的理解與包容,

也因為允許自身複雜而多元的呈現,許多潛能跟天賦因此而開展,

也就更有活力跟信心,在高度變動的情境下穩住自己,試圖安在。

2011.5.12_480x300.jpg  

然而,對我來説最受用的信念或許是:

「接受對自己的不接受,接受自己無法時刻安在的本然事實」

過去的我總是追求著內心的平靜與安穩,然而最近開始體會到,

安在不可能時刻都存在,允許自己有時會混亂、有時會「失控」,

反而能創造出更大的空間,在無所依靠時,穩穩地支撐住自己,

因為在深深的墜落中,當我允許自己持續往下掉,最後總會重新經驗到宇宙天地的支撐,

於是明白,一切其實沒什麼好怕的,一切都只是過程,不是結果。

 

 

帶著這樣的心情,走在行動之路上,雖然眼前可見範圍不大,

卻深刻明白,只要慢慢走,總會有路可以持續前進,

穿越柳暗花明,總會有一個平靜的片刻,讓我能享受坐看風生水起的驚嘆。

 

 

幽樹小檔案:

幽樹(Sho 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諮商心理師與身心靈工作者。精熟於敘事與人際歷程的諮商取向,

身心靈療癒途徑,則以潛意識溝通、阿卡莎花精、愛療法、靈氣療癒與家族排列為主,

關係療癒、情感與性別、生涯發展與生命任務、創傷與死亡,

則是我長久凝視與碰觸的擅長議題。

 

對於自身生命中的黑暗,與他人生命中的苦痛,

帶有堅定的意願,願能以慈悲凝視,用愛承接,

我自認只是一名心靈的行者,如實見證每個人的生命本質,

透過這份見證的力量,支持著每個伙伴走上自己的道路。

 

(圖片取自網路,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