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曾經注意過,自己身上貼了多少標籤嗎?】
最近為了準備接受今週刊專訪,所以埋頭苦讀蔡康永的新書,
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他流暢的文字所吸引,他說:
「看到你走過的人,如果再仔細看一點,

【你曾經注意過,自己身上貼了多少標籤嗎?】
最近為了準備接受今週刊專訪,所以埋頭苦讀蔡康永的新書,
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他流暢的文字所吸引,他說:
「看到你走過的人,如果再仔細看一點,
即使明明知道在這世界上,不真的存在一個完美的對象,
能夠解除生活裡的一切不如意,或將我們從原來的生活中拯救出來。
但不知怎麼搞的,在我們的心中,還是很容易暗自期盼著,
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遇到一位靈魂伴侶,
就像是英勇的白馬王子,或是溫柔的白雪公主一樣,

你可能曾經被催眠過,也可能從來沒有被催眠過,
或許你對催眠感到好奇,卻又不確定催眠可以如何幫助自己,
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不知道,好好運用催眠原理,
可以替此刻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
書寫部落格超過10年,終於在2019年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我曾經想過要寫小說、寫塔羅心理學、寫牌卡應用教學,
甚至是以碩士論文為基礎,寫出自我療癒的生命故事,
很意外的,最後我選擇寫一本催眠書,
關於這本書的誕生,本身就是有些神奇的故事,
【在咖啡冷掉之前,你最想要見到誰?】
在咖啡冷掉之前,是一本日本知名小說,
在2018年時還被翻拍成電影,
在小說的書腰上,還寫著「讓人感動大哭四次」的標語,
讓人忍不住好奇,這個故事究竟能夠多麼觸動到自己的心?
過年的時候,多數人最不喜歡來自親戚或長輩的「問候」,
例如「今年準備結婚了沒?」、「收入怎麼樣啊?」
「什麼時候準備生孩子?」、「有男女朋友了嗎?」
甚至是「你的小孩成績怎麼樣啊?」
不少心理師或部落客都已經提出精妙的化解招式,
【這是一本認識催眠的必備手冊】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書名旁邊寫著一行紅色的小字:
「學習艾瑞克森學派催眠治療的必備手冊」,
第四次翻開這本書時,現在我覺得這可說是認識催眠的必備手冊,
因為作者蔡東杰醫師,用簡單而富有實務經驗的文字,
你可能沒有被催眠過,但你大概聽過「催眠」這兩個字,
在電影裡,邪惡的一方可能會透過催眠控制受害者,
在小說中,催眠師似乎善於挖掘你心中的秘密,
在表演裡,人們似乎深陷於催眠師的魔力中,難以自拔......
清醒吧!這都只是為了戲劇效果,所創造出來的幻象,
【藍海,意外成為我落葉歸根的地方】
這篇文章,你可以單純看成是藍海催眠訓練課的「商業宣傳」,
這或許可以幫助你瞭解,藍海催眠師在台灣催眠圈子裡獨有的特色,
同時,你或許也可以當成是一篇自我省思與內心對話的文章,
如此一來,無論你報名或不報名這個訓練課程,
【吉凶難測的運氣,其實跟機率很有關係】
我自己一直都對於運氣、幸運感這類話題興趣缺缺,
可能是因為從早年的生活經驗裡,
我已經觀察到自己似乎跟所謂的好運不太來電,
但只要我願意踏實耕耘,幾乎都可以慢慢累積出屬於我的成果,
幽樹的前言:
我在去年年底提供兩名「艾瑞克森催眠學生優惠方案」名額,
Jane是其中一位主動透過粉絲頁聯絡的學生,
由於艾瑞克森催眠可以和諮商晤談做很好的整合,
因此這兩次我全程都運用這樣的催眠技巧來陪伴她,
【心理師部落格,對專業工作帶來的影響?】
今年的心理師考試題目,有個讓我驚艷的考題:
張心理師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經營部落格,並加入IG、FB等社交網站,
平日會在知名景點打卡、抒發工作感想......
有天張心理師遇到個案加入自己的臉書,
對於完全不瞭解催眠與NLP的伙伴來説,
可以單純把這本書當成用以自我對話的小說來看,
書中主角所面臨的職場壓力、親密困擾與人生瓶頸,
可說是現代人生活中,身心困擾的縮影:
因為網誌搬家了,要閱讀全文的話,請點選新連結:<好書分享>NLP之父,3天改變你的一生
對許多學習催眠的伙伴來説,都會覺得相較於古典催眠,
艾瑞克森取向催眠的入門跟深化都困難許多,
因為艾瑞克森確實是位「催眠大師」,他所運用的手法變化多端,
在技巧拆解跟理論建構上,都遠比古典催眠困難許多,
這本「跟著大師學催眠」我看了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