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快,心則慢」是金城武當初代言手機時的一則廣告,
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話語中揭露出深刻的生命哲學。
打從十二月起,我很自然地減緩了文章分享的頻率,
在FB粉絲頁「幽樹的療癒客棧」裡,發文次數也少了許多,
不知怎的,就是開始想要「安靜」下來,好好享受「沈默」。
其實我是一個不太能夠安靜下來、慢下來的人,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愛挑戰與冒險、喜歡創意發想,
同時,對於生活與專業工作也容易有高度焦慮,
然而也因為擁有這份焦慮,刺激著我能持續突破潛能、創造新局,
簡單來說,「慢」這個字,跟我不太有緣份。
然而在這一兩個月裡頭,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需要稍微慢一點,
許多思緒跟感受,透過慢這個動作,才能沈澱出更豐富的層次與深度,
在慢的靜定裡,也才會擁有比較寬廣的內在空間,可以承接自己的起心動念。
從十二月起,我逐漸有意識的讓自己「慢」下來,
這一慢,可說是威力無窮,許多平常壓抑的痛苦心緒與經驗,一下全跑出來了,
說真的,這種感覺有點可怕,也讓我強烈經驗到,
原來有時候把生活過得很緊湊,其實是為了逃避自己內在更深的課題,
因為只要把自己過得很滿、很忙碌,就有藉口不去檢視潛藏的議題,
幸好我是個直覺力很強的人,因此內在有個動力讓我逐漸的緩慢下來,
也讓我在掉入陰影的拉扯時,能夠有足夠的意願「浸泡」在裡頭,
我想,真的要很感謝自己的生命裡,曾經有過近乎十年的黑暗時期,
使我在凝視自身陰影、混亂與深不見底的陷落黑洞時,能夠毫不畏懼的直視其中,
我一邊深深地允許自己墜落在難以緊抓著什麼的漂浮感中,
一邊在心有餘力時,好好地看看,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每次捫心自問發生了什麼事,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
「我不想接受自己此刻的樣子」、「我不想接受生命中發生的事情」,
又或者是「我無法接受別人怎會是這個樣子?」
是啊,因為不想接受自己與環境如是的樣子,所以感到焦躁與痛苦,
因為不想接受自己與環境如是的樣子,所以會有一股想要改變的迫切感,
然而生命最弔詭的是,越想改變,越無法改變,
越不想接受的事情,反而越容易浮現到眼前來干擾自己,
在這些紛亂的片刻,我常會作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接納,
在家族排列中有一句很有力量的話語,叫「我承認並接受」,
這句話蘊含兩個很重要的概念:
承認,意味著我們「看見」自己與生命的實相,
接受,則表是我們願意接納一切的發生,以及我們所看見的一切實相。
通常,要說出這句話之前,心中會是很痛的,
那股痛,意味著內心其實還不想放下,那是我「無明」的部分,
然而內心同時也有個清明的我,正輕聲細語地安撫著自己,
告訴我一切都沒關係,接納,反而是轉化的開始,
於是,我常會這麼對自己的內心說話:
「我明白自己還有執著、抗拒,以及不想負起責任的部分。」
「如果可以,我很想要繼續逃避下去。」
「我知道,如果繼續逃避,就不用面對我最恐懼的事物,卻也會帶來痛苦。」
「面對是痛苦,逃避也仍在痛苦中,所以,即使害怕,我仍願意選擇嘗試面對。」
「我承認並接受,發生在生命中的一切,我承認並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
「我承認並接受,旁人的生命樣貌便是如此,若要改變,我願從自己做起。」
「從現在起,我拿回屬於自己的責任。」
很有意思的是,越往下念,心就越安靜,同時,內心也越來越有力量,
這樣的練習次數多了,我發現縱然還是習慣逃避面對一些事情,
卻因為有了如實承接自己的好經驗,下一次將自己帶回覺知所需的時間就變短了,
除此之外,我的內在空間與力量,也隨著一次次迎回真實的自己,成長茁壯。
從「世界越快,心則慢」,邁向「接受如是自己」,我逐漸看到一條清晰的軸線:
當我越能夠接納完整的自己與世界時,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批判將隨之減少,
內心的焦慮與急速感,也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於是,我不再需要透過「快」,來迴避那些真正該面對的生命課題,
而能如實地承接住自己,安然平順地凝視著。
下次當又察覺到自己不小心陷入「加速模式」,
或是在與自己內在相處感到惶惶不安時,試看看,
深吸一口氣,溫柔而堅定的對自己說「我承認並接受......」
療癒,或許會在意想不到的片刻中,自在浮現。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身心靈工作者,圖片取自網路,
歡迎以直接複製的方式進行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