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參與了好多好多的專業學習課程,
從二月的天堂油,到三四月的愛療法,以及身心靈整合能量療癒深層覺察,
再到七八月的心理劇與臼井靈氣,以及九月開始的家族系統排列訓練,
回顧這一整年,真的學了許許多多的療癒方法呢!
在許多的學習現場裡,常聽到一起學習的伙伴會詢問老師,
「這個療法,跟其他的療法,有什麼不一樣?」
我很驚訝的發現,多數的老師都氣定神閒的笑著回答:「其實沒什麼太大的不一樣」,
甚至有老師會反問夥伴:「你覺得哪裡不一樣很重要嗎?」
剛開始我有點不太能理解老師這麼說的用意,
學習道途走至年末,我才慢慢體會到,不同療法之間的區別,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我是否瞭解該療法的精髓,以及是否能夠跟隨當事人此刻的狀態,
好好應用這個療法,陪伴與支持當眼前的這個人。
在12/27下午我有一場演講,為了這天已經準備了許久,
在這個下午,我將會分享自己專業學習的歷程,
裡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整合」,這個整合,不見得是整合不同的諮商取向或學派,
而是如何透過自己的專業學習歷程及生命經驗,整合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療癒觀點,
我認為,在這個時代裡的諮商心理師或療癒師,
認同單一學派的療癒觀點,並持續追隨這個觀點的方法已經不太適用了,
如何發展出自己對療癒的看法,會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這無法仰賴單純的專業學習,需要回到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去思考,
在這個演講中,我分享的便是自己思考的脈絡。
在整合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放下對不同學派與療癒方式的「區別心」,
說真的,想做到這點很難,一來在意識層面與學習過程中,我們傾向於把不同學派看成是不同的東西,
二來我們往往習慣認定自己正在使用的療癒方式,比起其他的方法更為「有效」,
這兩點都容易讓我們無法持續敞開心胸,學習新的事物,也因此,讓療癒觀不易擴展。
還記得我在準備研究所考試時,就隱約感受到傳統的九大或十大學派裡,
其實沒有幾個是真的跟其他學派截然不同的,
當我開始接觸後現代與其他新興的取向後,更發現這些取向通常都已經具有整合的特質,
敘事、焦點、合作取向、正念、NLP、家排......
這些療癒方式,都是抽取原本舊有療癒系統中的某些共同元素,重新建構出一個新的取向,
也因此這些整合性的療癒方式,通常很適合融入其他的取向當中,
因為這些療癒方式的觀點並非「全新」的,而僅是萃取出不同取向中的共同療癒因子罷了。
當我帶著這樣的心情吸收新知時,很容易就會看到不同取向中的近似處,
例如閱讀一行禪師的「和好」時,書中談論的是正念,
我卻驚覺裡頭的內容跟家族系統排列幾乎是一樣的,
當閱讀著家族排列的書籍時,卻又感受到裡頭的概念跟家族治療其實沒什麼差異,
而當我接觸敘事越深,越覺得裡頭的概念,許多時候跟精神動力取向很靠近,
傳統學派的完形治療,也與新興的催眠與NLP有異曲同工之妙!
表面上相互排斥的兩個取向,初次接觸時會感到強烈的差異,
當接觸得越來越深時,反而會更加感受到彼此的相容性與相似之處。
帶著這樣的眼光,回到12/27下午的演講主題:諮商取向探索與建構,
我會很想跟所有來參加的伙伴分享一件事情:在療癒之中,是沒有學派之分的,
佛說世間有八萬四千個法門可以對治眾生煩惱,然而所有法門中皆有不變的精神,
我想縱使心理諮商、靈性療癒的取向正不斷逐漸的增加,
能夠陪伴到當事人的核心關鍵依然不變,那就是諮商師或療癒師的個人修為,
以及一份能夠通達他人內心世界的心意吧!
在12/27下午,除了聆聽我的分享,也準備了幾個簡單的活動,
陪伴大家一起重新來探索,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於「療癒如何發生」的看法,
透過不斷的往內回看,我想,我們終究都會覓得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道。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身心靈工作者,圖片取自網路,
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