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歡迎搭配蘇打率演唱的「享受寂寞」一起聆聽
(若想聆聽音樂請點選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v4_lsYb6U)
比較熟悉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打從12月起,我的生命進入了另一個轉折點,
先是身體因為忙於剛成立的諮商所業務,而瀕臨瓦解衰弱的邊緣,
接著又因為投入婚姻平權的書寫與對話,而使心力超過負荷,
緊接著在上週,在親密關係上面臨意外的衝擊,使我一度陷入解離跟崩潰的狀態,
幸好受到前輩與朋友的許多的支持跟照顧,才讓我慢慢的恢復過來。
在這段時間裡,持續觀看、書寫與整理自己,
經驗了許多情緒的顛簸跟矛盾,於是,對於生命有了些體會。
回顧這幾年,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經驗過如此強烈的情緒了,
我想這一回在親密關係中所受到的衝擊會如此激烈,
一方面是外在要處理的事務實在過於繁重,讓承載力到達極限,
另一方面也是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敞開自己,接受另外一個人走入我很深的內心裡,
於是當關係在意料之外的情況下產生變化時,連帶的也使內心粉碎得很徹底,
在這個情況下,悲傷、憤怒、埋怨、痛苦......許許多多的情緒一口氣全都冒了出來,
白天的時候,尚且能透過長年的諮商與靜心的訓練,穩住自己,投入工作,
到了晚上,潛意識裡的許多經驗一一浮現,讓我感到慌張、不安與挫敗,
這是我這陣子很真切的心情,同時,順著這樣的情緒,意外讓我對生命有了更完整的理解。
一直以來,我的幾個老師與前輩們,
總在我跟他們討論感情困擾時,用溫暖的微笑回應著:
「幽樹,你是一個很溫暖、真誠,很穩定也很能接住個案的療癒者,
但是,愛情是很人性的一件事,你需要學習如何活得更像一個人!」
既然在今年年初我許下的四個願望裡,其中一個就是學習經營親密關係,
學習如何活得「更像人」,便被我擺在實踐的項目裡。
受到過去許多生命經驗的影響,我在生命體驗的厚度與看事情的深度,確實有獨特之處,
同時也因為環境催迫著我早熟,一直以來,我比較難在他人面前表現出脆弱、無助等情緒,
甚至於在這幾年裡,陸續學會了許許多多往內觀看、修復過往經驗的療癒技巧後,
因為情緒調適、穿越創傷的速度變快了,
有些時候,我在信念與情緒上的轉化速度,連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於是在這次面臨失戀衝擊的挑戰下,剛開始我也打算運用過去學習的方法來療癒自己。
只是,冥冥之中,潛意識似乎比意識中固執而僵化的模式更有智慧,
就在我迅速調整好心情,準備繼續投入日常的工作時,
心中有個聲音悄悄的冒了出來:「我真的什麼感覺都沒有嗎?」
這個微弱的聲音,讓我有了些書寫,而這份書寫,引來朋友們熱烈的回饋,
於是,許多壓抑已久的憤怒、悲傷跟無力,透過朋友們的回饋,
在我心中打開了更大的一個空間,也讓我被一陣陣的情緒給淹沒,
在這個內心的空間裡,我與自己許多所謂的「負面情緒」真實的相遇了,
那些對對方的批判、指責,對自己所受到的對待的不平跟哀傷,
以及因為痛苦而浮現的仇恨跟憤怒,就像是一個個影子,從我心頭略過。
說真的,一開始有點被這樣的自己給嚇壞了: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怎麼還會有這麼強烈的情緒波動?」
「身為一個持續療癒及觀看自己的療癒者,竟然還有埋藏這麼深的未竟事務沒有穿越?」
「學習了這麼多療癒的技術,竟然還有難以平復的情緒狀態?」
就在強烈的自我批判之下,我想起了老師們曾經提醒過的:「活得像個人」,
同時也記起了在得知我失戀之後,許多朋友溫暖的問候跟關心,
我想是因為有著前輩跟朋友的支持,讓我在一波波情緒大浪之中,
能夠看清楚自己情緒變化的完整樣貌,
於是在這強烈情緒的風暴之中,有個很清晰的聲音在心中這麼說著:
「不怕、不逃,就讓自己好好的待在這些情緒裡,看看這些情緒究竟要訴說些什麼?」
透過書寫、靜心,我才看到,
強烈的憤怒是這麼說的:「我在關係中如此用力的付出,卻似乎沒有被好好的珍惜,
我這麼憤怒,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沒有獲得好好的對待!」
莫名的哀傷是這麼說的:「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受傷了,這個傷口好痛,
我失去了在關係中可以支持自己的人,我渴望好好被愛......」
偶爾冒出來的恨意是這麼說的:「我又再度經驗到了那種無法被理解的壓迫,
那種從小就經驗到的,一種無法展開對話,而被單方面決定去留的痛苦,
我需要長出堅強的刺,才能免除再度失落的命運!」
一個個的情緒,在書寫、在靜心、在呼吸之中浮現、消失、轉化......
我忽然覺得自己像是電影裡的奇異博士一樣,同時經驗到好幾個時空的狀態,
一個自己從很「人性」的角度,控訴著對方造成的情感傷害,
一個自己則站在過去尚未穿越的創傷經驗裡,大聲呼喊著,期待能獲得療癒,
一個自己帶著這幾年來學習到的許多知識跟技巧,邀請我穿越表面的痛苦往下看,
還有一個自己,在這一連串的風暴裡,如如不動的,很平靜的觀看一切的發生......
透過最後這個安穩的自己,我忽然看見這段關係對自己的意義,
彷彿是內在的靈魂渴望讓我更加清晰的看見,我是如何值得被善待與被愛,
以及在這幾年的訓練之下,我是如何長出一個對人、對生命擁有更寬闊視野的胸襟,
於是讓我找到了一個足以引發這麼多強烈情緒經驗的人,
透過這段關係,引領我更深的看見自己的改變,以及真正適合我的關係樣貌。
在這個多重時空的狀態下,我的肉體只是很單純的靜坐著、呼吸著,
同時在內心世界裡,許許多多不同層次的聲音共同運作著,
於是我在很深的接觸到內心的情緒翻攪時,也同時接觸到了內在的平靜。
我彷彿可以看見自己正站在一個很大的十字路口前,
往右,通往尚未療癒的創痛經驗,這些經驗讓我在面對失戀時,
只能被捲入強烈的情緒狀態裡,只看見對方所做的一切,卻看不清我自己,
往左,則通往寧靜自在的超然經驗中,這些經驗使我在解讀失戀事件時,
很自然的可以回歸到平靜的狀態,並懂得用更有智慧的方式來理解一切,
我此刻所站立的交叉口,正是心理學或靈性中所謂的「當下」,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每當遇到失戀或生命的挫敗,
因為修練不夠,本能的選擇往右走,並反覆經驗那些讓我痛苦的人事物,
這幾年因為接觸的療癒途徑多了,慢慢習慣往左走,讓自己能增加平靜的品質,
卻也因此讓我在某些時刻,慢慢失去了一些溫度跟感性,不夠「像個人」。
在這一層層的靜心裡,我終於能夠體會到,
幾位老師們是如何保持著人性中嬉笑怒罵的性情,卻又能將自己一次次帶回寧靜的中心,
我曾經以為,所謂的修行就是讓自己在面對各種事件時,能夠快速的恢復到平靜的狀態裡,
如今我似乎開始有了些新的想法:
心理諮商、修行與靈性療癒,似乎不在於讓自己「沒有情緒」,也不在於讓自己「快速恢復平靜」,
或許,修習這些方式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在品嚐人性的酸甜苦辣之際,
仍然不忘在品嚐過後,只要願意,就能透過呼吸、覺察,
讓自己能從這些經驗裡,體會更多生命的智慧,同時學著拓展對他人的慈悲心,
我想,人性跟神性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一體兩面,
人心中的貪婪、自私與慾望,都是讓我們一次次去體驗內在慈悲的途徑,
而神性中的寧靜與自在,則讓我們更有能力從這些人性翻騰中,獲得對生命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