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系統排列的治療場中,
很常聽到當事人詢問要如何脫離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尤其是在探索親密關係的過程中,
當發現自己的親密關係受到父母影響時,
往往會陷入一種糾結而矛盾的心情,
雖說在排列中會有一些技術,可以引導當事人穿越這些經驗,
然而回到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如何繼續將這份改變維繫下去?
其實,我覺得與其說自己已經「脫離」父母的影響,
倒不如說,因為我看清楚了他們對我的影響,
於是我更有力量去分辨,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反應,
究竟是出自於潛意識中受父母影響,而複製的非理性回應,
還是出自於真實看到眼前的情況,所做出的適切回應?
我想,父母帶給自己的影響,恐怕是這輩子難以完全抹除的,
反過來想,正因為這份影響是如此深遠,
更顯得我與父母之間的血脈緊密相連,
否定、逃離了這些影響,或許也是一種切斷連結的表現吧?
中秋連假,與其他比較長的假期一樣,
由於家人們彼此相處的時間變長了,
生活習慣上的摩擦,總免不了一番爭吵,
恰逢這次兩個颱風接連來襲,更讓平常容易緊張的母親更加焦慮,
母親只要一焦慮,就容易把情緒往我與父親身上發洩,這次自然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我在幾次被捲入情緒風波之後,
內心忽然有個很清明的聲音跳出來:
「母親的個性一直都是如此,我到底在跟她計較什麼?」
一瞬間,我發現自己在跟母親爭吵的時候,
已經不自覺落入了小時候因為母親的情緒化而害怕的年幼狀態,
自小看著父母激烈爭吵的我,總是感到害怕與焦慮,
長大一點之後開始學會用憤怒來掩蓋這層情緒,
設法增加生活中的控制感,卻始終徒勞無功。
當我看見自己再度落入這個狀態時,有意識的做了幾個深呼吸,
開使用比較和緩甚至帶點幽默的方式,嘗試跟母親有個不同的互動,
我在心中做了個決定,在還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母親想怎麼鬧、怎麼吵,就都由她去吧!這不過就是她表達情緒的方式罷了,
我發現當自己的心情慢慢穩定了,過了一段時間後,母親似乎也變得比較平靜了,
直到她的情緒又慢慢累積起來,下一場衝突又會因此上演......
我聽到心中有個聲音說:「這就是我的母親,我認了」
很奇妙的是,當我真心認了自己的母親是這個樣子,
心情反而是很平靜的,也更有餘力去思考,
什麼樣的回應可以既讓自己舒服一些,也不至於讓爭吵持續擴大。
從連假中幾次的爭吵,以及跟父母的互動裡,
可能是有比較多的時間靜心、沈澱,
我更驚覺自己平日的語言習慣,其實跟父母親相去不遠!
每當我遇到緊張不安的情境時,內在的慌亂其實跟母親相比是差不多的,
我會儘可能安放這股心情,然而當焦慮感太大時,
有時我也會做出讓旁人匪夷所思的舉動,
而當我對旁人感到不耐煩時,口氣跟父親可是像極了!
有些很親近的朋友曾對我說過,當我生氣或情緒很差時,
會給人一種冷冷的感覺,
我一直以為這跟過去高中的經驗比較有關係,
沒想到今天早上與父親的一番對談間,才驚覺自己的口吻與父親如此相似!
在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與父母親如此相像時,
過去的我會產生一種自我厭惡跟排斥的心情,
很弔詭的是,大學時期我曾努力想成為與父母親不一樣的人,
後來竟發現我越努力如此嘗試,就變得跟他們越加相像!
在這漫長的自我療癒之路上,我終於發現,
我們不大可能成為一個與父母親完全不同的人,
卻可以藉著一次次把自己看清楚,看見自己承襲了哪些影響,
然而明白,這些影響之所以到現在還存在,
很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從來不知道、不習慣,在面對事情時還有其他種可能,
一旦我們給予自己充足的時間,改變自然會慢慢發生,
同時無論我們如何自我調整,在最核心的本質上,我們仍然與父母帶有類似的特質。
我想起每次在做排列時,幾乎都會有一段話會提到,
我們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因為父母親將我們生下來,
而我們身上的血液有一半來自於父親、一半源於母親,
這輩子無論我們如何想要切割,這樣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雖然這段話陳述的是生理上的事實,
然而我確實也越來越深刻的看見,既然我們是由父母所生,
對父母厭惡的情緒,其實也會反映在我們對自己的厭惡上,
同時無論我們多麼想要將自己排除於原生家庭系統之外,
「家」畢竟是誕生我們的根源,
否定了這個家的存在,便等同於否定了自己在這世界上的根源,
如此一來,工作、感情與生活,又怎能順利呢?
對於某些人來説,我知道要接受這樣的概念確實有點困難,
我能夠從憎恨自己的父母親,到疏離他們、到願意瞭解他們,
再到從瞭解而對他們有所包容、進而對他們有一些些關心,
這樣的歷程花費了十年以上的時間,當中也曾經歷過許多煎熬與痛苦,
我明白,自己相較於某些人來説,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能透過心理學瞭解自己如何受原生家庭影響,進而學會與這些影響共處,
好不容易到了這一兩年,慢慢可以透過這樣的練習,活出自己的生命樣貌,
我想,支持著自己一路走來,很重要的一個信念,大概會是這樣的:
「無論父母親帶給我什麼樣的影響,我都已經是個成熟而獨立的男人了,
過去的生命經驗,或許有一些真的是被父母所影響,
然而此刻我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我願意為了自己的生活負責,
同時,學著與這些長久以來影響我的,平衡共存,
我可能無法真的完全消除父母帶來的影響,但我可以減少他們帶來的阻礙,
同時,善用他們可能帶來的正面意義。」
我越來越覺得,有時候我們如此討厭自己的原生家庭,
這麼做之後,最痛苦的往往不是父母親,而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終究渴望擁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歸屬之處,
有些人用另創家庭的方式逃離,有人選擇用工作或菸酒來麻痺,
有些人則沈迷於各種嗜好之中......
不管我們怎麼做,其實心底深處總明白著,自己不可能永遠的逃下去,
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是如此深遠,有時讓我們難以招架,
允許自己暫時拉遠一段距離,好好把內在經驗整理好,
等待有朝一日,有力氣的時候再回來梳理,是我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方式,
「離家,是為了回家」這是我透過這漫長追尋的過程,所體悟到的事。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新北市特約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師與家族系統排列師,
亦為塔羅諮詢師與訓練師、吟唱祝福法帶領人,與靈氣療癒師。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