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燒烤店裡,我與朋友正一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一邊聊著最近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情,
聊著聊著,我們不約而同的提到了某些自己討厭的人,
「我真的很討厭那些只顧自己的人!」朋友說,
「哈哈,我是很討厭那些固執己見的人!」我說,
下一秒,我們忽然間意識到了什麼,忍不住四眼相望:
「嗯,有時候比起別人,我其實比較在意自己的需求...」
「唉,說到固執,其實我算是蠻固執的......」
我們繼續吃著、喝著、聊著,話題轉向了「同溫層」,
「我們之所以討厭這些人,不只是投射了自己的陰影到他們身上,
好像也是因為,從我們的眼光看出去,
在表面的行為上,似乎差異太大、顯得太不可思議了?」朋友說,
「是啊,就像是有時我會想著,這個朋友怎麼會固執成這樣,
生命不是就該掌握在自己手裡嗎?他怎老是期待要他人改變來配合自己?」
朋友大笑:「就像上次我跟一個朋友聊起媽媽經,明明就是她的管教方式有問題,
偏偏他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會想,才會演變成現在的這個情況!」
語畢,我們又再度沈默了一下,有點不安的小聲說:
「我猜,他們應該覺得我們,很沒有同理心吧!」
朋友若有所思的回答:「同溫層,有時候真的蠻可怕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同溫層」這名詞開始出現,
用來代表人們物以類聚、同好相吸的社交群聚模樣,
在網路媒體的運作下,我們開始習慣片面的吸收資訊、理解世界,
最後讓自己的理解停留在某個固定框架中,
就像是現代人習慣開玩笑說:「對天龍人來説,出了台北都叫鄉下!」
在這個資訊爆炸、充滿緊張不安情緒的社會裡,
我們逐漸習慣與自己性格相似、想法相近的人聚在一起,
同時認為「世界本來就該是長這樣!」
我想,這也是為了保護內心脆弱不安,所發展出的一種生存方式吧!
人本就需要與志同道合的伙伴相聚,才能凝聚出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與勇氣,
只是長久待在同溫層裡,也會逐漸喪失對世界變化的敏感度,
同時讓自己的思考與感受,逐漸變得狹隘。
這幾年來,我在青少年與親職方面逐漸累積出一些經驗,
此外,尤其對所謂的「非自願案主」,也就是被他人轉介而來的青少年特別有經驗,
於是開始有機會受邀去學校或機構演講相關的主題,
又或者是對學校的老師們,分享與家長合作的訣竅,
有時則是受邀去帶領心靈圖卡相關的研習或培訓,
在「諮商心理師」光環的加持下,我所說的每一句話,聽起來似乎都很有道理,
常見場下的伙伴專注聆聽的同時,忍不住直點頭,或是飛快抄寫著筆記,
多年來,無論是接案、工作坊或專業訓練,我早已養成「只說自己實踐過的事情」的習慣,
現場分享的知識或技巧,多半都是我長年使用過,覺得好用、有效的方法,
因此對於這些理論知識與技術,我確實有著堅定的信心,
同時我也越來越明白,這些理論與方法,只適用於某些情境或條件。
這幾年校園、家庭、社會等各層面裡,問題層出不窮,
飽受壓力的政府與焦慮不安的人們,開始大量尋求心理學知識的慰藉,
期待透過心理師們的教導及訓練,能讓社會安定、家庭和諧,
能協助自己找到生命的方向、培養渴望的親密關係,
於是許多自助手冊、大眾心理學書籍紛紛成為暢銷書,
彷彿心理學、心理諮商、身心靈療癒......是一顆顆心靈妙藥,
服用下去,就能讓自己、讓生活變得與現在不一樣,
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一種幻想,
這些理論與技術,要能夠發揮效果,仍然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才行,
離開了這些特定條件,改變有時未必會發生。
我深知能夠一路從大學、研究所畢業,考到國家認證的資格,拿到心理師執照,
同時還在某幾個特定的治療取向略有基礎、使用起來算是熟練,
這一路上的過程,要耗費的時間、金錢、心力......是多麼驚人,
除此之外,在這一路上因為與信念相近的人結為朋友,
當我一步一步往內在修練的心靈深處走去時,
身邊這樣的朋友也將會越來越多,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同溫層」,
我們這些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聞......本質越來越相近,
有時,這會排除我與不在同一層面上的人們相會的可能,
因此,適用於我的方式,未必都適用於所有人,
未必都能適用於前來諮詢的當事人、家長、老師,與其他伙伴,
如果我在分享的時候,忘記了這件事,
就很容易披上專家的外衣,忘了這世界上的人們,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生命樣貌,
於是以為他們的受苦都是「自找的」,以為只要他們用了我的方法,生命必然會有所改變,
我想,這會是一種很可怕的「專業傲慢」,是一種處於同溫層裡的認知謬誤。
我知道,自己隨著實務資歷逐漸累積,會越來越進入一個更有發言權的位置,
隨著身份與位置的更換,看見的世界會變得更加遼闊,
思考的縝密與複雜性也將隨之攀升,
有時,竟會忘了當初自己也曾痛苦掙扎過,曾處於深深的絕望裡,
有時,站在一個夠高的位置上,是很容易忘記身處在底層裡的經驗的。
我偶爾會跟來參加研習或培訓的伙伴們分享:
站在心理師的位置,與站在導師或家長的位置,看待學生的眼光可能會有差異,
站在新手心理師的位置,與站在督導的位置,看待當事人的眼光可能會有差異,
站在諮商所所長的位置,與站在兼任心理師的位置,看待收費標準的眼光可能會有差異,
站在能改變政策的資深心理人的位置,與身處於第一線服務現場的心理人,
看待社會議題的方式可能會有差異,
這些差異有時沒有是非對錯,而是因為自己所身處的位置所帶來的視野,
進一步形塑出我們看待事情的認知角度,
當我們進入了不同的位置,往往才能體會這些人究竟為何焦慮不安、充滿恐懼,
又或者為何會做出我們此刻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還記得老師曾經在倫理課程上提到:「換了位置,必然會換了腦袋,
如果我沒待過那個位置,往往就只能看到自己這個位置能看到的,
所以,我寧可多想一點、多體諒對方一點,
因為我沒有把握可以自信的說,今天在那個位置上,一定會做得更好,
許多事情,往往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知道。」
我很感謝一路上幾位老師溫柔又嚴厲的叮嚀,
以及身邊許多不同生命經驗的伙伴,分享出來的眼光,
因為我這輩子交情最好的朋友願意鼓起勇氣向我出櫃,
讓我很早就深深經驗到,「我們彼此之間除了性向,其實毫無分別」的道理,
因為我的好朋友願意對我訴說那些一天只能吃一碗泡麵,才得以唸完大學的日子,
讓我驚覺,這世界上有些事情,需要的不是心理學,而是可以存到銀行裡的錢,
因為幾位提早當媽媽的伙伴分享帶小孩的辛苦,
讓我明白有時候親職教育,是在有力氣的時候才有辦法實踐的,
因為我自己同時身為受霸凌的對象,長大後也成為老師,
才明白當初父母與老師看似冷眼旁觀的背後,懷抱著什麼樣複雜的心情,
不在這些位置上,真的沒辦法想像,在這世界上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
面對生命、回應生命挑戰的方法,不是只有我知道與喜歡的這一種。
同溫層,讓我們感到舒服、自在與安心,帶給我們被支持的力量與勇氣,
同溫層,也可能讓我們變得冷漠、自私而缺乏同理心,帶來自以為專家的傲慢與偏見,
所以重點不在於拋棄同溫層,而是在讓自己的生活舒適安全之餘,
仍然願意探頭出來看看,知道這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同的人們,過著不同的生活,
生命具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可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與感受。
身為心理師,以及逐漸被視為「專家」的我,也有屬於自己的同溫層,
同時,心理諮商最基礎的訓練,也化為支持我暫時離開同溫層,
設法理解與自己很不一樣的人們,是如何設法讓自己過得好,
縱使,這個「好」未必是我所喜歡或認同的,仍然是一種美麗的生命姿態。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新北市特約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師、家族系統排列師,
亦為塔羅諮詢師與訓練師、吟唱祝福法帶領人,與靈氣療癒師。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