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0104的工作坊時間慢慢逼近,內心的焦慮感也逐漸升高,
過去的我會很陷在自己的焦慮之中,然後去做一些事情來迴避焦慮,
或者是努力的在焦慮的情緒中奮鬥著,嘗試完成眼前的任務,
這一次,我選擇了不太一樣的作法。
昨天晚上我找好友E進行了一場阿卡莎花精的靈性療癒,
進行的主題是「我如何拓展愛人的能力」,
在這場療癒過程中,我慢慢看到自己有個奇特的信念:
「給出愛,是很累人的。」
好友E說,受困於這個信念,
於是往往真正讓我疲累的不是給出愛本身,而是給出愛這個念頭!
在昨晚的討論中,我慢慢看到了在準備工作坊的過程中,自己的內在拉扯。
在準備迎接來到眼前的學員的過程中,我的內在有好多好多不同的聲音,
有一個我在說:「我希望能給出有品質的愛,來陪伴所有來到眼前的人」
有一個我在說:「我好擔心自己會因為給出這麼多愛,於是導致虛弱、匱乏」
有一個我在說:「別擔心,我有豐盛的愛可以給出」
有一個我在說:「給出愛需要我好用力,我擔心自己沒有力氣可以承接」
有一個我在說:「我擔心學員們不喜歡這次的活動設計與過程」
有一個我在說:「我知道自己很用心在準備了,學員可以感受得到」
有一個我在說:「我擔心工作坊無法如預期的順利完滿」
有一個我在說:「我知道只要專注當下,一切都交由老天安排」
有一個我在說.........
每當心中有一個我在說話,就會跳出另外一個反駁的聲音,
於是,我變得慌張、焦慮、不知所措。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在飽受苦惱的一瞬間,我想到的是,運用週六要帶領大家經驗的好方法,
透過心靈並存句型,好好的、用心的陪伴自己,
我對自己說:
「是的,我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愛,
是的,我很努力在滋養自己,好讓自己在週六能給出滿滿的愛,
是的,我既擔心自身的匱乏,同時也很用心在進行準備,
能同時看到這兩個我,真好!
而我遠比這兩者加起來大更多!」
再深吸一口氣,我緩緩的對自己說:
「是的,我好擔心學員們不喜歡這次的工作坊,
是的,我知道當專注於當下的流動時,我就會變得很敏感細膩,
是的,我看見自己容易因為擔心結果而失去對學員們的專注,
是的,我同時也看見自己有能力不斷回到當下,好好承接住學員們的生命,
能同時看見這兩個我,真好,而我遠比這兩者加起來大更多!」
我在做什麼呢?我在好好的看見「多元矛盾的自己」,
套用完形的概念,這是同時看見兩極,並給予他們一個位置,
原本矛盾衝突的兩極力道,因為被看見了、安撫了,於是安在,
引用榮格的說法,這叫做「個體化歷程」,透過認回各個層面的自己,
陪伴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完整、圓融。
生命是很奇妙的,當我們越困在對內心某一層面的認同時,
往往就會變得更無力、更焦慮、更沮喪,更...總之狀態不會太好,
更讓人沮喪的是,另外沒有被意識到一面,
會在此刻不斷的跳出來干擾,爭取我們的注意力,
就像是一大群孩子中,某幾個特別沒被注意到的孩子,
會用各種方式來爭取我們的注意力一樣,
當我們看見他們了,他們也就會安安靜靜的,變得乖巧服貼了!
這樣的對話做一次就夠了嗎?當然不!
雖然如此自我對話之後,內在的焦慮感大幅的下降了,
但我知道,很可能在幾天甚至是十幾小時之後,
焦慮感又會再度被升起,
到時候我需要再度好好的靜下心來,認真的、細膩的看見自己內在這些紛亂的聲音,
讓他們能夠再度被整合起來,於是,不再讓心力被焦慮虛耗,
而能凝聚起內在真正的力量,專注於工作坊的事前準備與當天的流動。
在2013年12月31號的夜晚,距離工作坊還剩下三天,
我還在慢慢的認回自己內心好多好多的陰影,
還在不斷的整合內心矛盾拉扯的各種聲音,
然後每進行一次心靈並存句型,就再度體驗一次學員們的心情,
於是,我不再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助人者」,
而能還原成真真實實的一個「人」,
我相信,透過這樣的方式,我才能更真切的與學員們有所連結。
所以,週六我會用自由書寫、塔羅牌、心靈並存句型還有帶有療癒能量的花卡,
一起與來到眼前的人們,度過三小時的午後時光,
寫到這裡,內心好平靜、好寧靜,很珍惜能夠如此陪伴自己的時刻,
同時也深深感受到,能夠給出自己曾經學習到的各種療癒途徑給人們的自己,好幸福!
如果說,對於2014年有什麼願望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說:
「我想學會更照顧自己一點,然後,成為一個更有愛的心靈工作者!」
P.S並存句型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從心理師前輩哈克身上學到的,
而哈克又是從美國的心理學博士居理根那邊學到的:)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