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要下班的時刻,替自己抽了一張「生命故事卡」,
上頭寫著「如果這個挑戰像登一座大山,你會說
你最喜歡用什麼姿態來越過?」
看著這個問句,我立刻聯想到今天工作的內容:
雖然到了期末,還是用心的陪伴了兩個孩子,
然後下午在休息一下之後,馬不停蹄的寫著要給導師們的期末評估表。
說真的要在期末趕完這麼多份評估表,光用想的都好累人,
但這是我對於自身專輔工作的一份堅持:
與孩子們談了一學期,總要讓導師知道我跟孩子大致上都談了些什麼,
還有我身為諮商師的專業評估是什麼吧?
否則導師又何必好心的出借平常的上課時段讓我與孩子晤談呢?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透過我的眼睛,讓導師們知道,這些孩子身上擁有的美好之處,
因此,受限於時間,無法將評估表寫得詳盡,
但這個動作,蘊含了我對孩子及導師們的心意。
在這學期我用了很多方式嘗試讓導師感受到我的心意:
在期初第二週就開始跟所有責任班的老師聊天,瞭解班上需要輔導的孩子,
有空的時候會與導師聯繫,分享我對孩子的觀察,
主動向導師提議要提供父母諮詢,強化父母的親職能力,
在期初期末的認輔會議上,分享簡單好用的對話技巧跟句子,
然後擔任孩子們的翻譯機,把種種「問題行為」翻譯成渴望愛的語言。
這些方式都是在稍有喘息空間的時候,一一浮現出來的,
許多方式也都是走一步算一步,以我的標準,做得有點粗糙,但至少是個開始,
因為我心中明白,即使這已經是個很善待輔導人力的環境,
還是需要讓大家知道專輔教師到底在做些什麼、忙些什麼,
未來萬一學校出了什麼緊急狀況,因為平時的溝通與相互信賴,
彼此才能成為彼此的助力,而不會讓平時的心結演變成相互猜忌與算計。
以我的隱喻來說,眼前的大山是「學校系統」,
我這渺小的人子想要攀登到山頂,在這座山裡自由行走,很不容易,
這座山遍布著野草、荊棘,卻也佇立著許多大樹、開著小花,
在山裡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有兔子、松鼠、貓頭鷹、大熊、老虎......
起初面對這座雄偉的高山,我心中是有許多懼怕的,
但是我很喜歡自己採取的姿態:勇敢而熱情的探索山中的環境,
於是發現山中有溫泉、有湍流的瀑布、有可以休息的綠地,也有危險的斷崖,
我開始懂得要稍稍避開有大熊出沒的林地,多多親近可愛的松鼠們,
知道如果天氣冷了,要到哪處山洞中休息,然後分辨哪些果實看似鮮豔卻有毒。
我好喜歡自己不僅帶著熱情與勇氣,嘗試攀登這座大山,
更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開始走出自己的幾條小徑,
在登山的過程中,我的雙腳更健壯了、視線更銳利了,
於是,心情更平穩了,不管天氣是颳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
我都知道這些終究會過去,於是可以用更喜悅的心情來迎接一切的到來。
透過敘事取向的治療師錦敦與祺堂所設計的「生命故事卡」,
在這短短半小時中,我細細回味了這學期的點點滴滴,
一股溫暖流入心房,整個人又覺得充滿活力了!
是的,在敘事治療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就叫做「隱喻」,
透過隱喻,我們可以更傳神的傳遞出自己當下的處境與心情,
幫助別人更懂我們,也就更有機會讓眾多資源流向我們。
在1/18的工作坊中,我將會運用這套充滿神奇問句的卡片,
與學員們度過一整個週六,總共六小時的時間,
透過自我沈澱好迎接學員的過程,我也受到了好棒的滋養呢,真好!
已經報名1/18「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工作坊的學員們,我們週六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