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家10分鐘,你可以做些什麼?】

今年8月起,我在朋友間多了一個值得分享的生命故事:「離家10分鐘」

我不知道,對你來說,離家10分鐘,可以做些什麼?

或許是深夜裡跑去樓下附近的便利商店,買個宵夜再回來?

又或者是拿著剛洗好的衣服,去自助洗衣店烘乾?

可能是幫爸媽或兄弟姊妹跑個腿,去買些日常用品回來?

也可能是走去捷運站,開啟一天的生活?

對我來說,這10分鐘,讓我去到了一個有點熟悉卻也陌生的地方,

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展開了一段獨居的新生活。

 

 

不少人可能很難理解,既然要搬出去住,

那為什麼不乾脆選擇一個離老家更遠的地方,

反而要搬去一個從老家走過去,只需要10分鐘的地方?

應該有不少人更難想像,光是搬到步行10分鐘的地方,

對我來說,需要花這輩子30多年的歲月來準備。

autumn-beautiful-color-2734512.jpg

【為了讓自己完成真正的獨立,我選擇搬出去】

其實想著要搬出去住已經很多年了,也曾經有找過房子,

只不過我的老家位於一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

所以想要找到一個稍微可以相比的新住處,難度真的頗高,

但另外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我個人的心理因素,

很多人以為獨立,意味著經濟自主、可以獨自生活,這就是獨立了,

但我很清楚的知道,獨立其實有好幾個層次:經濟、生活、心理與靈性,

表面上我一直住在家裡,似乎是物質環境與生活上難以自立,

其實比較深刻的原因,是在情感上的依賴。

 

 

身為獨生子,我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聯繫比較特別,

(我後來發現多數獨生子女都有類似的情況)

在對外的工作能力、人際交友、問題解決能力上,發展得非常早熟,

所以我很早就學會不必依賴父母親,替我解決生命中的各種難題,

在研究所畢業後,也一直維持著經濟自主的情況,

但在情感面上,我一直有種「離不開家」的狀況,

我想與其說是離不開家,或許更準確的說,

是一種與父母親之間在情感上互相需要的感覺吧?

 

 

這種與父母親之間難分難捨的情況,

表面上是我擔心搬出去之後,生活品質會大幅下降,

潛意識裡,我可以感覺到一種對父母親隱隱的擔憂,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會讓父母親操心的孩子,

打針不哭、跌倒受傷設法自己處理、在外頭發生什麼糾紛也會自己來,

而且儘可能的不要「驚動」父母親,希望讓他們少擔心一些,

所以除了幾次生命到了走投無路的困境時,我稍微讓他們知道我快不行了,

基本上我只會告訴他們,我在外面過得不錯的時刻,

因為我是個不習慣讓父母親擔心,而且會偷偷在心中擔心他們的人。

 

 

在情感面上,我一直知道,我與父母親之間其實有互相依賴的現象,

而這也讓我在實踐生命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受到了阻礙,

一直到今年我因為內心直覺的呼喚,再次回到藍海催眠機構接受貴傑老師的排列,

他一提到我需要搬出去這件事,我便知道自己這次必然需要認真學習解開心中的糾結,

所以,我從排列的隔天開始就如火如荼上網找房子、規劃搬家這件大事。

 

 

【搬家,就像是一趟深刻靜心的旅程】

在搬家的過程中,我仍然盡量減少讓父母操心的程度,

所幸這幾年在藍海認識了非常多願意提供協助的朋友,

所以我有一整個搬家智囊團,在我焦慮不安、不知如何選擇住處或克服困難時,

提供了非常詳細又務實的各種方式,

讓我可說是非常輕鬆的完成了搬家的任務,並迅速在新住處安穩下來。

 

 

或許是我多年來早已養成透過外在事件觀看自己的習慣,

因此在整個搬家的過程裡,我很有意識的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

當我有機會獨自做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打掃、洗衣、布置環境、購物......

我開始有機會去區分,父母親從小到大的教導,有哪些確實還是很有道理,

而有哪些其實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化,應該修正成我自己的版本,

即使父母親有他們擔心的地方,真正適合我的生活方式會是什麼?

搬家的過程,讓我的心靈大幅跟上肉體的成長速度,

更讓我驚覺,其實我比自己想像中得更有能力,去因應各種生活中的挑戰!

 

 

【離家10分鐘,改變了我與父母親的關係】

很多人都曾說過,搬出去之後,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會有很大的變化,

對我來說,這個變化最明顯的是我更加體會到當年父母親的心境,

舉例來說,我異位性皮膚炎的傷口,有時難免會讓衣物染上血漬,

我是個在朋友建議下頗會善用各種清潔工具的人,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處理掉這種生活上的小事,

但回想起當年的母親,可能沒有這些工具,也可能是頭一次面臨這種難題,

對於我當年經常把床單、衣服弄得血跡斑斑的狀況,心頭的焦慮與不安可見一斑,

當我每天清潔衣物時,忽然懂了母親當年歇斯底里的吼叫或指責,

內在充滿多少對我的關心、對自己的無力,以及對未知的恐懼。

 

 

當我開始每天花上不少時間整理家務,沒辦法再像之前那樣單純全心衝刺工作時,

我也開始懂得過去父親眼中的我,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而他為什麼以前總會偶爾忍不住表示,在他眼中我生活上有很多事情不及格,

對於很早就獨自離家打拼的他,在生活大小瑣事上的處理可說是簡潔俐落,

看到自己唯一的兒子舒適的依賴著自己與太太,恐怕也是百感交集吧!

 

 

對我來說,雖然只是搬離老家10分鐘,但心理距離大概跟搬去高雄差不多,

因為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所以有更多機會可以覺察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也更能體會過去父母親對待我的方式,有其時空背景脈絡,

透過完全的生活自立,我也開始感覺到,自己似乎真的可以有能力「孝順」父母,

孝順在過去對我來說,只要一想到,就會覺得是必要卻沉重的責任,

然而透過生活中的各種經驗,我不斷有機會向自己證明,

我能承擔的遠比想像中得更多,

我也有機會學習脫離父母親看待自己的角度,真正長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雖然搬出去之後,一個人的生活非常自由,

但讓我訝異的是,我也開始更有意識的規劃回家跟父母相處的時間,

因為我能夠真實感受到,在心中難以割捨父母親的情感,

而我也真實感受到,現在的自己確實是可以替父母親做些什麼的,

曾經有句話說:「離家,是為了回家。」

我想到了今年,才真的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我想,能夠在深刻瞭解自己的同時,

也能反過來深刻理解父母親的命運,

這也算是一種「長大成人」吧!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3年內已服務超過2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5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諮商心理師 敘事治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幽樹(yuki) 的頭像
    幽樹(yuki)

    心靈行者的魔法錦囊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