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有力量的」
「每個用心書寫的故事,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
這是我從撰寫碩士論文的過程中,深信不疑的體會,
碩士論文以「自我敘說」為方式,探究從小到大的創傷經驗,
以文字療傷,也從文字中獲得溫度與力量,
更從中長出了能夠滋養他人的愛與關懷,
這是促成我開始在FB專頁上,分享「潛識界故事集」的初衷。
現代人渴望故事,我們需要電影、影集、小說...各式各樣的故事,
讓我們在冰冷科技的圍繞下,還能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或是透過與主角一同追尋,
在結局裡,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解答。
潛識界故事集第二部:「賢者的心靈寶藏」中,
女主角碧翠絲所追尋的,便是與原生家庭和解的解藥。
事實上,在故事中碧翠絲的母親,是她的養母,
碧翠絲是個從河邊上游飄流下來的孤兒,
她的養母是一名妓女,不顧眾人嘲弄將她養大,
從這樣的脈絡裡,可以想像,這位女性對碧翠絲的期待也很大,
於是,對她有著諸多要求與約束,
這當然讓碧翠絲覺得很不自由,覺得養母在控制自己,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根本是種情緒勒索,
只是養母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強行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期待!
在一次爭吵下,碧翠絲在爭吵後憤而離家出走,
卻在回到家時,發現母親得了怪病,沒有醫生能夠治好....
帶著愧疚的心情,她踏上尋找「賢者」的過程,
期待能夠獲得賢者贈與的解藥,治好母親的病。
這是「賢者的心靈寶藏」故事劇情裡,
碧翠絲路線所要傳遞的心靈隱喻:
我們與父母受到時代歷史差異、年紀隔閡等因素的影響,
幾乎必然會有「代溝」與各式衝突,
當我們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時,更可能會認為父母有許多「控制」行為,
甚至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強行要求我們做一些不合理的配合,
然而,我們對父母之所以憤怒,或許也是在潛意識深處,
仍然渴望父母能夠無條件接納自己、包容自己吧?
否則,我們又何必動不動感到惱怒呢?
在「賢者的心靈寶藏」這個故事發佈之後,
短短一週就收到許多伙伴的回饋與提問,
不少伙伴在閱讀碧翠絲的劇情時,
都會感受到心中對原生家庭的糾結,
尤其是已經成為母親的伙伴,
更表示在教養孩子時,竟驚覺自己脫口而出的話,
與當年父母親對自己說過的話,有非常驚人的相似性!
也有伙伴表示,自己跟碧翠絲一樣,
對於父母親帶有矛盾複雜的心情,
一方面還停留在對他們有不滿、抱怨的情緒裡,
另一方面看著他們逐漸老去,竟也有一番不捨....
我自己與父母親之間,雖然透過論文書寫、自我療癒,
逐漸讓彼此的關係漸入佳境,
許多時候,還是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我也從這個過程裡體會到,面對父母親,
真的是這輩子重要的功課之一!
他們隨便說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
都可能挑起那些尚未真正穿越與放下的心結,
讓難過、憤怒或挫折的心情,瞬間浮現出來!
今天是除夕夜,不少人應該都已返鄉回家,
那麼,面對那些尚未療癒的心結,我們究竟可以怎麼做?
「適時暫停」會是一個緊急應變的方式:
無論是在當下設法離開現場,爭取5-10分鐘自我冷靜的時間,
或是縮短年節與父母親相處的機會,
在我們尚未長出足夠力量來涵容自己與父母親情緒的時候,
這會是一個能夠避免衝突越演越烈的方式,
只是總不可能無限期的「暫停」下去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化解之道」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在年前我接受今週刊的採訪裡,與另一位心理師不約而同提到,
面對原生家庭的心結,基本上有三大階段:
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成長。
一、自我認識:
簡單來説,我們需要先對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情緒與想法,
有清楚的自我觀察,
同時,慢慢整理出那些容易引爆情緒的「地雷」,
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開始花時間整理、沈澱,
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尚未放下的「結」,
如此一來,才能看出,父母親的那些話語跟行為,
到底是哪裡刺傷了我們?
二:自我接納
當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之後,
我們才有辦法慢慢透過一些方法,
替自己的內心打開一個涵容的空間,
這個空間就像是一個安全的小天地,
無論我們當下有多憤怒、悲傷、混亂....
當能夠在這個內在安全空間裡,重新獲得撫慰與滋養,
這個過程,就是現在很流行的「自我照顧」或「愛自己」。
三、自我成長
當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的接納跟允許之後,
將會更有能力在面對父母親時,
真實而清晰的看清楚,眼前這個人到底怎麼了?
我自己又怎麼了?
於是,我們才有辦法在父母又說些「刁難」的話,
或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
能夠誠實的說出自己的難受跟需求,
同時也尊重父母親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在各自彼此不同的需求中,找尋一個讓彼此都安適的溝通表達方式。
從自我認識到自我成長,看文章好像短短幾行字,
我自己在這個過程裡,已經走了超過10年的時間,
因此,如果是剛開始面對原生家庭課題的伙伴,
可以給自己多一些允許跟包容,這也是「自我接納」階段很重要的功課!
若是已經持續投入原生家庭療癒的伙伴,
則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從自我接納的過程中,
長出更厚實的力量,來解開這個心結!
我很喜歡在接受今週刊採訪時,另一位心理師伙伴說的:
「在自我成長與解開心結的過程中,
看起來好像是我們很努力的自己默默在改變,
有時候會覺得,那為什麼不是對方改?
但這個成長的過程裡,事實上對我們自己是有好處的,
當我們越來越有力量的時候,在關係裡就更有辦法做出不同選擇,
讓自己能在關係裡的需求,有更多被滿足的可能性!」
在這裡也想特別提醒閱讀這篇文章的伙伴,
上面這樣的歷程,雖然適用於大多數的情況,
但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中曾有受暴、性侵等經驗,
情況將會比較複雜,在這三階段的過程裡需要更多的陪伴與支持,
同時,這篇文章也不是在勸導讀者,「原諒父母」、「體諒父母」。
在「賢者的心靈寶藏」裡,之所以要撰寫各種不同的結局,
便是希望讓讀者透過不同的選擇,
逐漸體會到,原生家庭是一道難解的習題,
在我們這輩子有限的生命裡,不一定都要走到「和解」這個結局裡,
如何透過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成長三階段的過程,
讓自己能更有力量的做出不同的選擇,
讓自己在原生家庭中能夠安在,才是值得我們努力的方向!
最後,如果你還沒有閱讀過「賢者的心靈寶藏」,
這個故事建議先下載名為「OICE」的手機app,
會有比較好的閱讀品質。
android版本載點:https://goo.gl/jp9XYE
IOS版本載點:https://goo.gl/84oBLN
故事下載的連結,請點「賢者的心靈寶藏」
若要閱讀不同結局的解析,
請點「幽樹的療癒客棧故事貼文」,
參考活動說明辦法,輸入留言跟通關密語,
就會收到「夢蘭篇」的下載連結囉!
祝福各位新年快樂!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NGH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圖片取自遊戲截圖,歡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