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幸福是什麼?」你會怎麼回答呢?
「幸福是能夠在冷冷的天氣裡,有一碗暖和的紅豆湯!」
「疲倦的回到家後,發現有一盞燈,在等著自己,那一刻覺得自己好幸福」
「我覺得幸福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對我來説,幸福是可以跟心愛的人,牽手一起走下去~」
我曾經在三年前舉辦過一個幸福暖心牌卡活動,
透過現場牌卡諮詢的過程,交換對方一個關於幸福的故事,
這些,都是我所聽過的答案。
這幾年來,台灣社會上似乎開始出現嘲諷「小確幸」的現象,
然而,嚴苛的環境變化、工作時間不斷延長,
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幾乎都只能更加辛苦的工作,
錢卻好像變得越來越薄了......
面對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我們心中似乎也感到更加徬徨跟茫然,
今天下午我在FB專頁上,發佈「留言今天的心情,獲得天使卡祝福」的文章,
很驚人的是,到目前為止的一百多則留言裡面,
回覆心情平靜、愉快、舒服的人,大概還不到四分之一,
我忍不住思考著,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溫度呢?
這幾年觀察下來,光是透過旅行、放空、追劇等「小確幸」,
似乎只能抵擋一時的生活壓力,長久下來,還是會覺得心累!
那麼「愛自己」呢?這是近年來心理成長書籍最愛用的詞彙了,
如果能學會「愛自己」,應該就比較能趨近於心中渴望的幸福了吧?
我的觀察是,即使能夠「愛自己」,好像還是有許多因素在影響心情,
同時,也需要看看我們認為什麼叫「愛自己」?
有人覺得凡事吃好的、用好的,好好保養皮膚頭髮指甲,就是愛自己了,
但每當進行完這些消費活動後,我們卻可能會因為荷包變瘦而產生另一股壓力!
也有人覺得愛自己就是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卻因此而與伴侶、家人或朋友產生摩擦,最後搞得烏煙瘴氣!
或是有人覺得要去上各種心靈成長課程,花上數千上萬元來「療癒自己」,
彷彿自己是一個破碎等待修補的容器,
唯有獲得「心靈導師」的護持,才能成功走出過往的創傷陰影,
然而每當課程或療癒結束後,卻產生更強的情緒後座力......
那麼,想要獲得幸福,真的是這麼難的一件事情嗎?
身為一個看盡社會百態的心理師,我還真的得老實承認:
「想要獲得幸福,還真的很不容易!」
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需要一些特定條件」!
對於生活在壓力超載的現代人來説,獲得幸福確實是很不簡單的事情~
那麼,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希望,接受現實的殘酷嗎?
我覺得有三件事情,持續練習,可以慢慢增加我們的幸福感:
一、搞定吃、喝、睡的生活日常
雖然有些人可能更在乎心靈成長或靈性生活,
身為一個以前經常失眠,又長年有異位性皮膚炎的苦主,
我逐漸體會到,能夠好好吃頓飯、一覺到天亮,
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如果這件事情這麼容易達成,安眠藥或精神科的生意也不會這麼好...
除此之外,維持簡單的運動習慣,也能幫助身體維持基本功能,
讓我們在面對高壓的工作或生活挑戰時,可以稍微容易一些。
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減少與他人之間的比較
雖然網路文章曾經流行一種說法:
「看看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就會覺得很感恩」
但透過他人的悲慘,來提昇自己的幸福感,
一來感覺起來好像有點幸災樂禍,
二來既然我們開始拿自己跟他人「比較」,
很自然也會忍不住心想:
「對啦,我的薪水是比弟弟多一點,但婚姻沒有他幸福啊!」
「我有貼心的伴侶,但孩子比起誰誰誰要讓人操心多了~」
人往往容易因為「比較」而產生不平,
當我們開始拿自己跟他人比較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互相競爭的模式,
也更容易創造出內在的不滿足感,
畢竟,這社會中可以拿來比較的「假想敵」這麼多,
一旦開始了,可能就是沒完沒了。
適時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設法一點一滴累積生活中開心的小事,
在接受自己生活中不圓滿的現況時,開始踏實地讓自己的資源,
讓自己的生活在起起伏伏中,能夠穩定往幸福的那端延展出去,
長久下來,反而能替內心的幸福感,建議起更穩固而厚實的基礎!
三、在心有餘力時,分享自己所擁有的
前兩件事情,跟我們自己的改變比較有關係,
可是人的心理狀態、是否能感受到幸福,
並不是光靠自己就能夠全然掌握的,
例如我們每天睡不著,可能跟煩惱孩子的事情有關,
又或者是當有人在我們遭遇生命低潮時,願意伸出援手的話,
我們可能會覺得雖然跌了一跤,但至少沒這麼痛了,
人難以完全獨自存活在這世界上,需要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
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一絲平安。
我們都渴望生活中充滿喜悅、寧靜、輕鬆自在的心情,
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片刻裡,感受到幸福,
然而,我們又無法單純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追尋,該怎麼辦?
如果要從整體社會的情境來看的話,
「分享」是最有可能加速這件事發生的選擇之一,
因為當有足夠多有能力、有資源的人開始分享的時候,
也許是一個善意的回應、一個適時的幫助、甚至是一點資金的支持,
都會創造出善意的循環,也許這股溫暖不會立刻回到自己身上,
卻可能會在流經許多人之後,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傳回我們的生命裡。
(當然,惡意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理想特別強調的是,「分享需要考量自己的能力」,
在「怎樣的好心才會有好報」一文裡,便提到光有善良還不夠,
在付出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量力而為,不能過度犧牲自己,
否則只會加速善意的溫度流失的速度而已~
同時,雖然我們多數人可能不是特別有錢,
也不是什麼高官顯貴、握有多大的發言權,
然而,真正能夠促成一個社會實質改變的,
不見得都是那些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大人物,
雖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迅速帶來轉變,
然而「生活中沒有神奇的魔法」,多數時候改變都是悄悄發生的,
或許只是愛心零錢捐、提供二手衣物,甚至只是認真發揮自己的工作能力,
或是在跟他人互動時,帶點溫暖與微笑,
都可能在無意之間,提供給與我們互動過的人點滴的幸福!
最後的最後,我發現獲得幸福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願意持續去做」!
說真的,剛剛分享的三件事情,做起來難度未必真的很高,
但要能夠在日常生活裡持續去做,卻不那麼容易了,
就像是身為長期耕耘部落格的心理師,
要寫出一篇好文,可能還算容易,
但要願意持續投入,大量書寫與分享,
就需要耐心與毅力,才能辦到了。
(所以我很佩服其他同樣長期耕耘文章的伙伴!)
看到這裡,除了思考對你來說,幸福是什麼之外,
記得持續去做前面提到的的三件事情吧!
幸福感除了需要願意好好照顧自己、滋養自己之外,
與他人之間的互相支持與協助,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呢!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NGH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