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天工作坊過去,結交了一群患難朋友,

一瞬間感覺自己多了許多兄弟姊妹,

這幾天一方面讓自己開始重新適應生活的步調,

一方面也與伙伴們大量的交流著,或許在我們心中,都在試探,

在工作坊所塑造出來的氣氛結束之後,彼此是否還能維繫如此真實的關係,

也在測試自己是否還有足夠的勇氣,帶著新生的力量往前走。

 

「真實」兩個字是我在工作坊中收到最多的回饋,

在某一輪團體進行時,老師給了我一個很有味道的回饋:

「我總覺得你在沈默中沈淪,又在沈默中爆發,

雖然沒有講話,卻是默默在醞釀著什麼的」

我想老師是觀察到我欲言又止的每個靜默背後,都充滿了高度衝突的張力。

工作坊結束後,有個伙伴問了我:「一直在跟自己打架,一直內耗要怎麼辦?」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腦海中浮現出火影忍者裡頭,漩渦鳴人的絕招--螺旋丸,

這個招式的特點在於把能量不斷的往內凝聚、流動,

因此當招式打擊到敵人身上時,會由內而外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對以前的我來説,內在不同狀態的衝突,是一種嚴重的內耗,

對現在的我來説,這些衝撞反而變成一種突破的動力,也是生命的養分,

這麼一想,不禁對於自己走過這一大段漫漫長路感到驚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如何承接內耗,有很多不同的作法,

然而在這篇文章裡,我只想分享一件事,那就是用心凝視傷痛。

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回過頭來檢視生命歷程,

我發現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已經伴隨自己十幾年的症狀,其實是很重要的「老師」,

首先挑戰到我的,是關於「自尊心」的課題,

在疾病造成讓人恐懼、讓自己嫌惡的外表面前,自尊是一種無謂的掙扎,

任何想透過外在來定義與維持自我形象的努力,都宣告破滅,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回過頭來與疾病、與死亡、與內在破碎的自己搏鬥,

曾經在漫長的歲月裡,我的內心一直上演著自我攻擊的戲碼,

內在各種不同的狀態相互衝突,卻只是加深我的痛苦,

然而在宣告「放棄」的同時,我也才感受到一顆心,踏實落了地。

101025184034100445  

在接下來的幾年,我開始經驗「自我接納」的課題,

開始將重心從尋求他人的接納,轉往自我接納,

這個過程相當的不容易,我也意外的發現,

其實自我接納有一部份還是需要透過他人的認同來進行的,

無論是哪一個心理學理論,裡頭都會提到外在關係對個體的影響,

透過親身經驗,我終於學到,有時候我需要堅強起來獨自面對陰影,

有時候我也需要學會放心依賴別人補充元氣,

更重要的是,自我接納的課題走到最後,開始發現自己需要去經驗「失控」,

瞭解生命中許許多多的事情,都無法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還記得在一本小說裡,師傅曾經對弟子語重心長的說:

「人哪,有時候需要前進,有時候需要後退。」

看到這句話時,正好處於人生非常低潮的階段,

在源源不絕的眼淚當中,我終於明白,在人生許多時刻裡,

「退後」、「放手」、「破碎」,反而比堅強、勇敢與前進需要耗費更大的力量與勇氣,

過去心理學所告訴我的專業知識,只是人性中的某一部份,

還有更多更深刻的道理,是心理學無法教導我的,

理論永遠只是用來詮釋自己當下的狀態,卻不是狀態的全部,

從這個時刻起,我選擇用生命來經驗專業,而非用專業理解生命的道路。

 

 

在與伙伴一個私下的分享裡,我提到一件參加完工作坊後才覺察到的體悟,

許多諮商界的老師會跟學生們分享:「在成為一位心理師之前,要先成為一個人。」

很驚訝的發現,對我來説,這句話在自己身上是不成立的,

我是先成為一個心理師,才開始學習成為一個人。

在過往的生命經驗中,我曾經經驗過人際功能完全退化,

退化到連早安都不知道該怎麼說的狀態,

我在這種狀態之下,恰好開始接觸心理學與諮商理論,

於是我最早被恢復的人際社交功能中,全部都是諮商理論與技巧,

在好多年裡,我非常善於當一個心理師,卻不知道怎麼當個「人」,

我一直試圖用自己所學的專業來幫助自己,卻始終無法真正碰觸到核心,

直到最後發現原來理論只是人性的一部份,我才開始好好學著當「人」。

61f38b42jw1e3lybdzq93j  

書寫到這裡,我其實想說的是,回顧自己一路走來,

到底這份真實與力量是怎麼被淬煉出來的?

只能說,這絕對不是光靠我一個人就能夠辦到的事情,

但我的確很努力在生命的波濤中掙扎著,直到被大浪沖上岸。

直到書寫到這裡,才意外驚覺,原來我不可能分享自己是怎麼辦到的,

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道路都如此不同,適合於我的,未必適合別人,

然而我的確可以真誠的分享一件事:

當我們願意凝視一切的痛苦,允許自己被痛苦撕裂、破碎、蹂躪、踐踏在其腳下,

當一切外在的攀附都因此而剝落,而認為自己已經一無所有的時候,

在很深很深的風暴中心裡,勇氣與力量會因此誕生,

就像存在主義大師們所說的:「他們可以奪走我外在的一切,卻奪不走我這個人。」

 

 

汪峰所唱的「美麗世界的孤兒」,是一位亦師亦友的伙伴送給我的歌,

裡頭有一段歌詞特別觸動我:「哦 別哭 親愛的人,我們要堅強 我們要微笑

因為無論我們怎樣 我們永遠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

我感受到的是,汪峰並不真的在告訴我們不要哭,

而是要去深深體會,世界如此美麗,而我們如此孤獨,

正因為人生而孤獨,世界才更加美麗,

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連結,也因為孤獨的事實而更加強大,

我們實際上都在透過自身的孤獨,與他人的孤獨連結,所以世界才如此美麗。

 

 

工作坊結束第三天,我仍允許自己深深的孤獨,

在承受不了這份孤寂的時候,就去尋求伙伴的支持,

我知道,做什麼都沒關係,因為我們都仍存在於此地。

面對伙伴們的疑問:如何變得更真實?如何變得更加自我接納?

當我拋開專業理論時,心頭只有一句話:

「只要願意,每個人的天性中,早已內建了這個能力,

只要開始行動,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處在這個狀態裡。」

 

 

我只是很幸運的稍微早一點走到這裡而已。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