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幾篇文章中,曾經提過在自己身上,
從小到大都有關於「競爭」的課題需要修練,
還記得二度回歸行動之路前,就已經花了許多時間在碰觸這個課題,
我知道,走上行動之路後,離開機構的保護傘,勢必會面臨更多的競爭議題,
然而我比較想把其他的自由工作者當「夥伴,而非「敵人」,
並非這樣會創造出更多利益,而是我並不覺得自己的豐盛,要建立在贏過別人的基礎上,
然而天性中喜歡比較、競爭的心態,卻常會對這樣的信念造成影響。
10月底時,曾寫過一篇關於放下比較的文章:
「真心欣賞別人的豐盛,因為我也很豐盛」
(請見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88805390)
最近我更真切的感受到,若能真實活出自己,就不再需要跟他人比較。
比較,源自於拿同一個標準,來衡量兩個以上的人,
活出自己,意味著不再拿各種標準來衡量自己與他人是否「相同」,
能回到每個人(包括自己)身上,看見這個人的獨特性,
用欣賞個人特色的眼光,取代衡量高下的標準,
這是多年來敘事治療教導我的重要精神。
其實打從學生時代,就可以感受到自己很受老天的庇蔭,
出社會之後,縱然一度絕望,冥冥中還是有股力量支持著我載浮載沈,
照理說,像我這麼受到老天眷顧的人,應該是不需要再去跟別人比較才是,
然而那種不斷想要拿自己跟他人一較高下的心,卻不容易真正靜止下來,
每當感受到這種焦慮的心情時,我總會誠實的問問自己:「發生什麼事情?」
得到的也總是相同的答案:「對自己,我沒有充足的信心。」
是的,沒有信心,才需要透過比較或競爭,來肯定自己,
然而弔詭的是,比較的結果並不會讓我變得比較安心,
因為永遠都會有比我更優秀、更有才華的人出現。
於是,每當又開始失去自信的時候,我慢慢學著做一件事,
我會問問自己:「我是否真心享受這些事情?」
「我從這些籌備工作坊、演講與課程當中,是否可以感受到樂趣?」
「我是否能看見,自己因為投入熱情所在,正持續不斷有著微小的進步?」
通常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這正是我選擇走上行動之路的原因,
我想作自己真心感到快樂的事情,也渴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有所學習跟成長。
於是,我會再問自己:「我是否願意看見自己已經夠好了、夠努力了?」
「不管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模樣,我是否能重新接納自身生命中的一切?」
然後,我會問自己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是否願意相信,每個人都很好,
那些前輩跟優秀的同儕有自己的亮點,而我也有屬於自己的才華?」
當我一邊問自己這些問題,一邊閉上眼睛時,
心中浮現出一幅很美的景象:
每個人都認真努力的走在自己的路上,有時候我們的路彼此交錯,
有時候則是一個人徐徐地在專屬於自己的路上走著,
無論用什麼姿態在前進,我們身上都散發出屬於個人獨特的光彩,
不管我們之間有多麼相似,都還是能看出細微的差異,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能力,是跟另外一個人相同的,
我們都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生命中的熱情,
大家沒有一個最終的共同終點要去,我們起點不同,目的地也不一樣,
整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場域,等待著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探險。
寫到這裡,我承認自己還是有點放不下那種看到別人很厲害時的嫉妒心情,
當有更充足的生命經驗時,我相信關於比較、競爭的議題,應該會更容易放下,
此刻我很真切的經驗到,自己有能力從相互競爭才能得到利益的能量場離開,
將注意力回到欣賞自己的特色上,將焦點擺在如何活出自身渴望的願景上,
把心力放在活出渴望與熱情,而非如何把別人比下去,這個方法每次都很有效,
因為我移除了關於「優秀」的框架,還原到自己與他人真實的樣子。
我越來越能感受到,當能夠活出真實的自己,
這樣的生活本身就很有樂趣與活力,生命變成一場精彩的探索,
於是,別人是否很厲害這件事,相較之下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當我越來越能欣賞自己,也就越來越能欣賞別人,
這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呢!
(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