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時代的我,因為善於讀書,所以對於諮商理論學習得很快,
我的認知與後設能力很強,對於用抽象文字寫成的理論,理解得特別快,
加上在張老師紮實的訓練,那時候的我,總覺得諮商沒什麼難的,
甚至在課堂上,我也獲得老師的讚賞,覺得我很有「同理心」。
進入研究所後,開始玩牌卡,透過塔羅牌累積了大量的接案經驗,
加上很認真的準備每次的受督導記錄,
關於如何理解一個人,不僅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在實務接案上,我也覺得自己雖然未必真能陪伴當事人些什麼,
至少在理解當事人的內在狀態這部分,我很得心應手。
開始正式工作之後,反而開始覺得有時候會「霧裏看花」,
覺得自己不那麼瞭解當事人了,
對於當事人所說的一些話語,有時也覺得不甚了解了起來。
不僅諮商如此,生活也如此,
過去覺得簡單的,現在有時候都變得困難了,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怎麼好像都跟別人不一樣,
當別人正逐漸前進的時候,自己卻反而在後退呢!
然而我覺得或許不是自己倒退走了,
而是我接觸到的世界變得更寬廣了,
過去還是學生的我很單純,只要把課業跟諮商專業顧好即可,
現在的我開始需要更深刻的問自己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還要思考自己的未來與爸媽的未來,
接案經驗多了,慢慢不會再用線性思考來解析當事人的困境,
過去經驗有限,看世界的角度很簡單,黑白很能區別清楚,
當經驗逐漸多了,挫折來的多了,慢慢明白世界比想像中得大,
甚至我根本搞不清楚這世界長什麼樣子.....
需要處理的訊息多了,眼中的世界變複雜了,原本的能力於是慢慢不夠用了....
就算繼續提升能力,在逐漸走出父母與學校保護傘底下的我,
終究不可能處理完這廣大世界中的每一件事,
於是感到人的渺小,於是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在想,或許這就是為何現代人極度需要追尋靈性信仰的原因吧,
當生活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部分都處在未知的狀態下,
缺少一個對於這些混亂的詮釋,是多麼讓人感到不安的事情,這是我最近的體會。
不過其實我想要說的是,當我們覺得自己在往後退的時候,
有時候,或許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前進到更寬廣的場域之中罷了,
因為需要面對的挑戰更多更困難了,所以才產生往後退的感覺,
當能夠這樣想的時候,勇氣就又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