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諮商界最重大的議題,
莫過於立法委員們即將要決議,
是否要將口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者合併,
成立「口腔與心理健康司」,
這件事情實在讓人費解,
因為口腔保健,怎麼會跟心理健康劃上等號呢?
口腔保健,屬於生理健康的範疇,
心理健康,則屬於心理的範疇,
即使是立法委員們認為一個人的健康應該等同於身心健全發展,
也不該僅將口腔與心理健康放在一起呀!
打從通過心理師法以來,
政府對於諮商師的執業內容始終都不甚明白,
因此讓我們在許多工作場合都受到限制,
例如原本在國中小擔任輔導老師的諮商師,是無法職登的,
經過了長久的努力,才終於在前陣子開放這些身份的諮商師可以職登,
可見我們需要用更多的行動,
來讓政府重視與理解我們的定位。
若您也認同政府應成立獨立的「心理健康司」,
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式:
一、打電話到自己選區立委辦公室:
表明自己是當區的選民,同時也是心理專業人員,
對於102.1.3在立法院法制與衛環委員會聯席會議有決議成立「口腔與心理健康司感到不妥,
有意請立委表達我們的立場,希望成立專屬的「心理健康司」。
二、參與週二早上的記者會:
相關訊息可見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3176916748900/
三、撰寫網誌、分享訊息、拍攝短片...等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更多支持這項行動的方式可參見http://prezi.com/wwdzyspba8fx/presentation/
若想瞭解更多詳細的情形,
也可以加入FB社團「我們要成立完整的心理健康司」,
https://www.facebook.com/home.php#!/groups/185970794878471/
裡頭有相當豐富的討論。
邀請您,一起與我們關心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