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可能因為主角馬克天生對情緒不敏感與類似學者症候群的狀況,
帶有極高的速度節奏感及冷調性,
一方面大量對話有如資訊位元般被快速閃示,
另一方面劇情走向卻越顯衝突複雜,
我想導演某方面來說選擇近似中立的角度在說故事,
許多畫面都帶有曖昧不明的特性,
但這看似中立的角度,
實際上搞不好也是在替馬克辯護。


跳脫劇情我倒是開始思考facebook這件事。


網路終究是人所製造的,所以必定帶有「人性」,
問題是網路呈現了人性中的哪一部份?
我認為網路一開始所追求的是連結,緊接著是擴張,
而當連結擴張到失控時,人們才意識到自己製造出什麼樣的東西。
(跟夏日大作戰的劇情真相似~~)


facebook一開始就是以強化社群連結被設計的,
所以在個人隱私上的考率並不多,
就跟無名小站一樣,也跟網路本身一樣,
因為渴求和他人有更多的連結,和這世界有更多連結,
於是講求便利、迅速、詳細的資訊分享,
直到連結上了對自己有惡意的、不想連結的人,
才發現麻煩大了,
而且即使在網路上切除連結,
現實中卻未必能避免,
尤其是一切數位網路資料皆被自動留存之後更是如此,
最初為了方便取得所需資料的功能,
最後被有心人士濫用,
這些都和現實世界發生的狀況一樣,
只是更加多變而快速,
就像腳踏車和汽車帶來的交通便利性不同,
隨之而來的意外風險也不同,
更別提火車或戰鬥機了。


認真要說的話,幾乎所有的理論或偉大發明的創始者,
當初都是為了人類福利著想,
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發想的,
所以對於相反方面的事情幾乎很少思量,
也因此不易避免被有心人士誤用。
在電影中馬克看似沒有感情,
實際上卻渴望人際連結,
只是他平常沒意識到,
就算感受到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他將畢生智慧用在facebook上,
表面上他只關心臉書「酷不酷」,
實際上我認為他還是有情緒感受的,
當然這是以「電影版本」為前提。


這樣的一個人設計出來的程式,
自然帶有他的投射,
就像每本小說中的各個角色,
都是作者內心或其身處的時空背景之縮影一樣,
打從一開始就以連結為目標的程式,
自然不易在隱私及相關安全上設想周到,
通常都是問題浮現了才有解決之道,
就像是馬克從未想過自己的行為會導致後來的官司甚至是友情破裂一樣。


一切都來自於人性,
而人性本來就多元而複雜,
存在著不同的作用力,
很難預料其方向及帶來的結局。


用這個來看待時下流行的各類心靈、靈性議題,
我相信所有、或者大部分理念及法門的創始與推廣者,
都是帶著光和愛在行動的,
但這源頭一旦接觸到塵世,
一旦被傳遞出去,
不可避免會產生各式解讀,
甚至被用於對立或不恰當的用途,
即使源頭都是光和愛,
支流卻有可能早已遠離於此。


並非人性本惡,而是人性多元,
而被限制於肉身的人子,
也無法隔絕於物質世界獨立存活,
因此受到了物質世界的法則影響,
至少現在這時代還沒辦法辦到,
為什麼呢?
我猜是因為在這混沌的塵世中才存在著各種考驗,
人性中的不完美(其實靈性也不完美,只是完整)會帶來考驗,
各種考驗能使人子開始往內在與心靈探索,
並使自身的靈魂更加豐厚,
改變來自於動盪,
一直安居於平和的光與愛之中,
終有一天會變質的,就像是水一直不流動就會發臭一樣,
因為這世界、這宇宙中不存在永恆的事物,
所以大我為了能延續光和愛的連結,
替自己設計了這樣的一套計畫,
即使代價是在現世中必須經驗眾多的苦難,
但至少能和光與愛維繫住一絲連結。


當然一切都是推論,
實際上到底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我想應該沒人知道,也不該被知道,
但每個人都可以設法建立一套自己的推論,
因為這是人子得以繼續在現世努力的依靠,
即使知道推論的世界或許跟本不存在,
但總需要根據著一套自己相信的理論活下去,
不管是對於人生或靈性天命都是如此,
我相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著,
即使很痛苦、即使依然不完美,
但只要持續回到自己身上探索,
就有可能越來越澄澈,
然後繼續跟源頭連結。


說到底,人只是渴求連結而已,
雖然人終究生而孤獨,
但那只是存於現世的肉身如此而已,
這個肉身的物理跟心理因為現實法則的運作而被孤立,
但在靈性的層次卻有辦法連結在一起,
所以只要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就好了。


即使不知道一切的始末,
這是我決定要活的世界,
所以也正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