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越來越多心理師從穩定的專任工作位置離開,
一個新的詞彙開始用來形容成為自由工作者型態的心理師:「行動心理師」,
許多伙伴對於自由氣息非常嚮往,同時對未知的工作發展感到焦慮,
許多關於這個工作型態的傳言,更讓人在自由與生存間感到掙扎:
「成為行動心理師,好像要先累積很多人脈,才會有工作機會?」
「成為行動心理師,似乎需要諮商晤談能力很好才可以勝任?」
「成為行動心理師以後,就不需要做我最討厭的行政工作了!」
「成為行動心理師之後,收入很不穩定,我擔心養不活自己.......」
在一層又一層的猶豫跟擔心之下,或許我們更深層的擔憂是:
「我自己的生命議題都還這麼多,究竟適合當一個心理師嗎?」
「我的專業能力是否足夠成為一個夠好的心理師?」
「每年都有這麼多新手心理師出現,我跟別人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有這麼多的新興治療取向跟素材,我都不太熟悉,這樣會不會矮人一截?」
在成為行動心理師邁入第四年的此刻,我很深刻的體會到,
在專任與自由工作型態之間,其實存在著相似的焦慮感,
只不過成為行動心理師,使原有的焦慮感更加放大與迫切,
推動著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心中尚未穿越的恐懼罷了。
在成為行動心理師的路上,我累積了許多看似光鮮的頭銜:
諮商督導、各大網路平台的專欄作家、諮商所所長、出版社特約書籍評論家.....
然而關於生命、關於心理專業的發展,我更相信一件事:
「支持我們莫忘初衷的力量,除了成功經驗,
許多時候,更來自於那些重要的生命挫敗。」
在成為行動心理師的生涯發展過程裡,我深深體會到,
這是一條「苦大於樂」的生命道路,
同時,當我們能專注在創造真心想要的、守護當初堅持的,
許多在旅途上的孤單、焦慮與挫敗感,都將化為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在這場工作坊裡,我將分享自己從專任轉為行動的掙扎與分析,
也將分享每一個在這條路途中的重要挫敗,
以及如何在這些灰心喪志的時刻,重新長出力量前行的過程,
同時,分享我從碩班開始至今對心理諮商領域發展的分析與觀察,
我想,心理師的市場並非已經飽和,而是需要開拓新的藍海,
走入藍海,並非意味著我們要去追尋花俏的技術或新興的治療取向,
而是懂得回到自己的生命裡,去發掘那些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
而這恰恰是每個進入心理諮商領域的伙伴,都早已在進行的事情。
誠摯邀請對於成為心理師、成為行動心理師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伙伴,
能用一整天六小時的時間,一起來重整經驗、對話,共創藍海的「心」可能!
適合報名參加本工作坊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