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盈是我幾年前擔任專輔時,同一期在台北市在校園服務的伙伴,
雖分屬不同地區,平時少有聯絡,幾次同儕聚會時,
總能感受到她滿滿的活力底下,帶著堅定的力量,
正如部落格的名稱「跨界。溫柔而強悍的出走」,
在她身上,持續看見一股柔韌而調和的力道,
於是在這本書問世後,忍不住要來讀讀~
在平日習慣閱讀的範圍內,發現這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師,
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生活化的例子,將心理學知識分享給社會民眾們,
從內容上來看,之盈的這本書也屬於這個定位,
透過簡短的故事背景,搭配心理諮商中與婚姻、親子、家族有關的知識,
讓讀者能夠找到對應於自己及身邊親人的類型,
同時,透過每一個單元後面的自我練習,逐漸探索自己的生命經驗,
內容雖然淺顯,背後卻有厚實的理論基礎,又能有具體的操作步驟,
對我來説,在分享心理知識這個層面,從本書中獲益不少。
昨天是父親節,今天則是七夕情人節,
恰好呼應了本書所提到的親子、伴侶與家庭面向,
之盈在書中溫柔的提醒讀者,從夫妻晉升為父母,
隨著注意力焦點的轉移,內在的準備度也需要有所提升,
當還在兩人世界時,彼此就算尚未擁有真正的心理獨立,
至少還能夠相互扶持,許多生活中的考驗撐一下或許都還可以順順通過,
然而一旦為人父母,將會進入同心撫養孩子的位置,
彼此之間除了相互護持,更需要同心協力,照顧另外一個生命,
這份責任的重量,可就不容小覷了!
閱讀著這本書的內容,忍不住想起這兩年來在家族系統排列上的學習,
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往往在童年就不經意的複製了父母親的溝通表達習慣,
甚至因為父母親之間的失和,為了表達忠誠,早早犧牲了童年,
成為了父母的「小太太」、「小丈夫」,或是成為「父母的父母」,
為的都是讓幼年的自己,能夠在原生家庭中,能夠安穩的存活,
並維繫心中對「家」的完整形象,好守護著自己對父母親的珍貴情感,
只是長大後若我們沒有機會重新看見,這些方式早屬過去式,
眼前的伴侶、孩子,並非過往原生家庭的複製品,
則在潛意識裡,很容易就會重現當年我們最想迴避的親密模式或教養方式。
在這幾年帶領自我探索或專業訓練的工作坊時,
很常被伙伴們詢問:「要如何療癒過去的傷痛?」
「要如何能夠引導當事人,從原本的挫折裡,邁向復原或療癒的狀態?」
許多時候,覺得好難立刻回應這樣的提問,因為我知道生命很難有簡單的答案。
面對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糾纏,之所以到了今年已然淡化很多,
是因為透過接受數年的心理諮商、身心靈療癒、兩三年的論文書寫,
加上在每天生活中的自我覺察,才能慢慢長出一點清明的覺知,
療癒在原生家庭的傷痛、引導他人走出過去的陰影,除了透過外在有形的技巧,
最重要的仍然是個人堅定的意願,以及反覆不斷的練習,
同時,在看清楚原生家庭與家族中的種種動力拉扯後,
生活未必會變得比較輕鬆,過往停留在愛恨交織的怨懟時,
雖然心情總是波濤洶湧,卻可將生命的責任一股腦的拋給父母與伴侶,
這一兩年來,看懂越多,反而越是去學著如何體貼他們,
同時長出力量來承接自己生命的重量,
心境上自在而彈性許多,卻未必輕鬆,
只不過當明白原來無論生命是苦是甜,都出自於自身選擇時,
每當重新浸泡在這些複雜心境的糾纏時,確實比較有力量如實穿越。
這樣的穿越歷程雖然漫長,如今回看,仍然非常值得,
在我還是學生時,市面上還沒有太多心理相關書籍,能夠用以探索個人的生命經驗,
當心中有苦時,往往需要藉助心理師的力量,才能增加對自己的認識,
如今各種心理師所撰寫的書籍,種類繁多、風格多元,
固然有些深層的經驗,需要仰賴心理人員的支持與協助,
然而回歸日常生活時,翻開這些書籍,有時卻也已足以支持我們再往前走上一段路了。
對於想要透過瞭解自己如何受到原生家庭影響,進而調整與伴侶相處的伙伴,
或是想要創造出與父母親不同的教養模式的伙伴,
翻開本書相信都能夠有滿滿的收穫~
同時,建議每翻完一章,都能花點時間做做各種練習,
從多年的實務與自我療癒經驗中,我很確定知識的吸收雖有助於轉化信念,
然而真正帶來療癒與改變的,往往是具體的行動,
書中練習步驟清楚、容易練習,是自我探索不可多得的好方式!
「讓自己痛苦的力量有多大,讓自己生命改變的力量就有多強,只是方向需要調整罷了」
這是我所相信的療癒哲學,
透過閱讀、透過書寫,加上適時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我們都有可能逐漸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走出屬於自己的幸福道路!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新北市特約諮商心理師、
藍海機構催眠師、家族系統排列師,
亦為塔羅諮詢師與訓練師、吟唱祝福法帶領人,與靈氣療癒師。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