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ㄧ 早起床正在思考著,晚上要如何讓自己好好休息,

還是要帶著mac繼續在晚間時刻奮戰的我,

意外在FB上,看見了理書老師的系列講座訊息,

心中忽然冒出一個聲音:「就去吧!」

在帶團體之前迅速的看著理書老師已經放到部落格上的講義,

更加篤定著自己內在的呼喚,於是,在帶完高關懷團體之後,

立刻馬不停蹄的搭著火車,抵達新竹。

FB_IMG_1446174843759.jpg 

回顧起來,這場演講確實是一場「召喚」,

幾次參與理書老師的課,幾乎都是在未曾預期的情況下展開的,

從真愛魔法卡到浴光之路,再到愛療法和後續的次主題,還有昨日晚上的演講,

我幾乎都是在意落之外的情境之下,得知課程訊息,

未曾經過太多的思考,也不管課程的費用如何,就是去報名,

然後把自己丟入一個未知而有挑戰的情境裡,

尤其在碩班時,一個年輕男孩,坐在全都是已婚媽媽的團體之中,心情簡直焦慮到爆炸,

而今,昨天我身處在上百人的大禮堂裡,聽著理書老師的分享,

雖不能完全領會,基礎的結構、核心精神的吸收,竟已經來到較為流暢的狀態了,

套用理書老師說的話,這幾年來,帶領我的,

除了靈魂層面的召喚,當下我與覺知我的時刻或許也增加了。(註1)



跟隨著理書老師的部落格文字,大約已經過了八年的時間,

在她所分享出來的「全人地圖」中,每隔幾年就會有一些細緻的轉變,

然而無論她所描繪的這個地圖有多遼闊,裡頭都有個核心不變的精神,

那就是把自己最深沈的本質活出來,把內在最熱情的渴望活出來,

早期她所使用的語言是:「把自己帶回光中、帶回愛中,守護自己」,

在昨日的演講裡,她的語言是:

「讓自己最本質的愛與光,能夠上升到人格層面裡。」

於是我理解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每個人內在的本質裡都有愛,

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不同,展現出不同行為模式的,

是人格層面的差異,而非本質上的差別。



理書老師借用了「奇幻城市」(The Fisher King)這部電影來解說,

當一個人在人格層次裡,缺乏可以實踐出愛的面向時,

縱使心中有光與愛,在每日的生活中,仍然是用其他人格面向來領導自己的,

「在每日的生活中,我們用什麼樣的面向,來引導自己採取行動?」

是這場演講中反覆被提出的主題,也是我們需要反覆詢問自己的問題,

於是我開始明白,自己的痛苦,往往是讓人格面向中自私、恐懼的部分來帶領,

當生活充滿和諧與平靜時,往往是比較能夠把內心深處的愛,

汲取到人格面向中,讓慈悲、熱情、細緻的部分來帶領,

當我跟本質的愛有所連結時,生活與外在行為就能穩定下來,

相反地,當我只使用人格層次來生活,失去與根源之愛的連結時,

生活往往陷入混亂,在行為上也會有許多矛盾或拉扯的狀態。



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我常覺得這些修練,是個人的事,

每個人都只能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所以,只能仰賴自己的努力跟修練,

持續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從黑暗、混亂的狀態中帶回來,

然而,理書老師昨天所播放的電影,以及貫串電影的隱喻:亞瑟王傳奇,

卻讓我有了很不一樣的體悟。

這個隱喻故事講述著年輕的國王因為渴望獲得聖杯,而被火焰灼傷了手,

傷口隨著國王年紀持續增長而帶來更加劇烈的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輕人進入王宮,在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個「人」,而非「國王」,

於是用杯子裝了一些水給國王,國王喝下後,驚覺傷口逐漸痊癒,

而他手中握著的杯子,竟然就是自己苦苦追尋的聖杯,

更讓人震驚的是,當國王詢問年輕人為何會擁有聖杯時,

年輕人回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很渴。」



「我只知道你很渴」這句話,深深碰觸到我的心,

這句話傳遞出來的,是能夠深深看見他人內在本質的眼光,

無論眼前這個人的地位、名聲、外貌、性格.....

在穿越一切人格表象之後,看到這個人靈魂的本質,與自己一樣,都是愛,

這是一趟不容易的人間修練,卻也是我們持續在地球上需要學習的功課,

在追逐著外在表象,並以各種表象來定義人的現代社會裡,

能讓自己安在的,唯有這樣清澈的眼光,才能看到他人,也從他人眼中看見自己。

從奇幻城市這部電影裡,理書老師帶出兩個主角:傑克與帕里的對照,

傑克力爭上游的人格面具,因為無意間造成的一場悲劇而粉碎,

對他來説,這場危機是場召喚,呼喚著他活出靈魂中其他的面向,

帕里,作為傑克的對照,是這場悲劇中受害者的其中一位,

雖然他的人格面向中,有一塊跟本源的愛連結得很好,

然而悲劇卻也因此粉碎了他,讓他崩潰,長出了另外一個人格面向,

好逃避喪妻之痛,眼中的紅武士幻象,雖讓他精神分裂,與現實脫節,

卻也因為這樣的脫節,讓他得以繼續存活。



兩個主角在性格上雖看起來截然不同,在深層的心理模式中,卻如出一轍,

因此,在電影中,兩個人的相遇,恰巧形成了互補的關係,進而相互療癒彼此,

傑克透過「協助」帕里,喚醒了內在原本就有的愛,透過越來越艱辛的挑戰,

他終於在人格層次中,建立起一個「有能力關懷朋友」的面向,

於是,這條愛的通道,終於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拓展、茁壯了。

帕里則因為接受傑克的協助,開始面對自己心儀已久的女性,

並透過重新連結人格中充滿愛的自己,喚醒並面對創傷的過去,

最後,悲傷而破碎的人格面向,被帶入充滿愛的人格面向中,整合了。

當理書老師透過電影片段講述整個過程時,我想起貴傑老師說的:「在關係中成長」。



在家族系統排列的過程中,貴傑老師分享了他自己對於改變的看法,

他認為人不可能斷絕所有的人際關係,也難以不透過連結他人就產生改變,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道路需要前進,然而過程中仍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

因為在關係中,能夠喚起我們內在尚未整合的面向,於是才能成長、改變,

一個完全不與他人連結、不建立深刻的關係的人,很難產生療癒。

(這是我對老師話語的理解)

於是,帶著這樣的眼光來聽理書老師的演講,

赫然發現,與千個自己和好的過程,在核心關鍵上,有賴於個人的意願跟努力,

然而在實踐這趟療癒的過程裡,我也需要上千上萬的深刻的連結,

才能從每一段連結中,看見自己、擁抱自己、療癒自己,

光靠我一個人的省思、努力或學習,實在很難辦到這件事!



寫到這裡,忽然更加深刻體會到貴傑老師所說的:

「沒有人等著來讓我們療癒,所有需要療癒的,其實都是自己,

是我們內在的某一個面向,

因此,不要想要去療癒別人、幫助別人,

我只會說,邀請對方一起來創造不同的可能性。」

理書老師談守護,貴傑老師談謙卑,

兩位老師所使用的語言跟陳述的方式很不一樣,卻在訴說著相似的概念:

在這世界上,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然而,唯有透過和他人產生真實的連結及互動,療癒才能發生。



深深感謝在一路摸索前進的路上,有很棒的老師在前方帶領著,

自我療癒這條漫漫長路上,充滿著看不清楚前方未知,

許多時候更是深深的黑暗,伸手不見五指,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片刻裡,因為內化了老師們平日的提醒,

縱使深陷於痛苦裡,縱使暫時只能讓人格層面中恐懼、破壞的一面來帶領,

心中這條愛的通道,卻始終不曾斷過,靜靜的等待著我重新看見、連結,

我也感受到,這條通道隨著一次次的試煉,變得更加穩定、茁壯,

於是讓我有了分享的能力,並使我在面對外在的「成功」與「名聲」時,

仍然不忘回到這條通道上,知曉自己內在的真實為何,而不迷失於繁華世界裡。



註1:關於理書老師所提到的各種人格面向與地圖,可參考部落格文章:

與千個自己和好:人的意識觀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雙北國高中特約心理師,

擅長後現代敘事治療與人際歷程治療,第三屆諮商督導培訓中,

亦為塔羅牌及心靈圖卡諮詢師及訓練師、愛療法帶領人、家族系統排列師與靈氣療癒師,

對於關係療癒、性別與情感、生命任務及生涯發展、失落悲傷與死亡、

內在孩童療癒與性相關議題有長遠的訓練及耕耘。



在陪伴當事人的過程中,我僅是生命的行者,

透過反身凝視個人的生命,試圖碰觸與靠近眼前的生命,

明白只是在生命旅程中多走了幾步路,實際上與多數人並無不同,

對於療癒,抱持敞開與臣服的心,對於人,帶著敬重與謙卑,

對於每個來到眼前的人,學著帶著愛如實見證,

對於這個世界,學著找到屬於自己的承擔方式。


(本文圖片取自演講網路宣傳照,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轉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王理書 愛療法 靈魂療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幽樹(yuki) 的頭像
    幽樹(yuki)

    心靈行者的魔法錦囊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