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家有青少年之如何搞定國中生
承襲上一篇極為熱門的「家有青少年之國中生到底在想什麼」,
這篇文章裡,將要分享與國中生互動的訣竅,
在繼續往下閱讀之前,建議先瀏覽上一篇文章,
瞭解國中生的特質,再搭配接下來的互動策略,
相信會更得心應手喔~~~
坊間許多親職教養的書,會將重點放在與國中生建立關係上,
然而對老師及家長來說,會遇到一個兩難:
「我明明知道他的想法或行為有偏差,書上又說要當他的朋友,
到底我現在是該管還是不該管?管了怕傷感情,不教好像又有失父母職責!」
我常會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家長及老師們:「孩子還是需要教的,只是教法可以調整」
因此與國中生們互動的第一原則,會是如何制訂一個「有支持、有條理的教養原則」。
這個項目裡包含兩個重要元素:支持,以及規則。
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家有青少年之如何搞定國中生
國中生看似叛逆,其實心中還是個小大人,半大不小的,
他們一方面渴望繼續獲得父母的疼愛與照顧,也期待能學到關於這社會的規則,
另一方面卻又急切地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企圖想打破一切規範,
這形成了他們傲嬌的性格(詳情請見上一篇文章),讓人傷透腦筋,
多數父母會受到國中生表面行為的「矇騙」,因而在孩子不聽話時,
發狠(你再這樣試看看!)、收回關愛(好阿,後果自己負責),
或者是無力的接受(你想怎麼樣都可以),
這些方法無論軟硬,都有著一種過於二分的特性:
這件事如果不是聽我的,不然就都給你自己決定,
這種表達的方式,有時候容易讓外表倔強的國中孩子們內傷,
覺得自己似乎不受到父母肯定與關愛,於是默默的關起門來,拒絕溝通。
跟國中生溝通,通常只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支持與關愛,
再好好地用道理來溝通,多數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親子或師生間的衝突,多半發生在只說理不談情的情境中,
(因為......所以我不準你跟朋友出去玩)
又或者是表面給予關心,實際上卻是希望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
(我這麼說,都是為你好啊,你還不領情!)
最後往往落得兩敗俱傷的局面,
我有時候會跟父母說:「你們的考量都很有道理,孩子們有時候也知道,
這麼有道理的考量,如果能好好地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能收到心裡,那就更好了」
因此,當需要與孩子溝通時,可以先表達自己的善意與關心,
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家有青少年之如何搞定國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