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參加夢想實踐卡的培訓課程,講師說了一句很棒的話:
「恐懼其實只是一種演化中自我保護的機制,
然而為了達成夢想,即使再害怕也要繼續前進。」
對應到心靈的領域,換成我的話來說會是:
「在自我探索與成長的路上,
我們的各種「抗拒」絕對都有很好的理由,
因為這些「抗拒」多半滿足了我們的某種需求,
然而只要我們想要有所成長,再害怕也要跨出改變的一小步。」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無法」改變,其實是「不想」改變,
因為我們會被自己所幻想出來的各種可能性嚇壞,
於是明知道不改變只會繼續痛苦,卻還是死守著舊有環境與模式不放。
雖然旁人眼中的我,是個很勇於自我挑戰與做出改變的實踐行動的人,
實際上我的抗拒力量是相當強大的,
在今天的課程中,很清楚的看見阻礙自己實踐夢想的關鍵因素在於「無法轉念」,
其實只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回顧過往的經歷,
就會發現有很多值得自我肯定的地方,
然而我卻會習慣性的只看見不足之處,進而自我批判,
只是一個輕輕轉動念頭的簡單動作,對我來說卻是無比的困難,
很有意思的是,我不斷突破的動能,幾乎與抗拒的本能相同龐大。
(其實放眼望去,今天的成員也差不多是如此,或許也可以說,人多是如此!)
最近我正在進行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搬出去住,
對許多有在外求學或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很簡單的事情,
不過對我來說,這簡直是比登天還困難!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我沒辦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
(對應到許多人的感情、生涯困境,其實也多半來自於這個對自己的沒信心,不是嗎?)
於是對於搬出去這件事情,我已經拖上了好幾年。
跟我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最近我為了搬家這回事有多焦慮,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依然願意面對自身的恐懼,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一如去年我毅然決然辭去穩定又舒適的工作,全心投入行動之路?
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即使對許多事情存在著龐大的抗拒,卻依然願意不斷去面對?
原因在於我擁有很強的「超越動機」,
然而這項動機並不如一般人那樣的「勇往直前」,
而是一種一面閃避一面正面迎接的態度。
是的,我的改變通常都是在一邊逃避的狀態中,一邊發生的!
更精確的說,因為我允許自己逃走,所以也蘊藏了更大的動能去面對挑戰,
在人生的每一道關卡上,我都是在逃走無數次的情況之下,才得以穿越的,
求學如是,考試如是,愛情如是,生涯發展如是,搬出去住亦如是,
在眾人所看不見的角落裡,我經常耗費相當大的力氣在消化這些恐懼,
在眾人所看不到的時刻裡,我經常處在「抗拒」、「逃避」的狀態之中,
直到最後一刻,才「不得不」振作起來,去完成我該完成的事情。
這種「且戰且逃」的方式自然消耗我許多時間跟能量,
在需要較量即戰力或高度抗壓的情境底下,也會有比較多的不適應,
然而也是這樣的態度,讓我得以不斷的穿越自身的恐懼,去面對許多原本難題,
我覺得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溫柔」,而對自己溫柔的人,也才能對他人溫柔,
(仔細想想,通常那些不斷勇往直前、奮力硬闖的人,通常也很難體諒別人的退卻,不是嗎?)
這股溫柔,更能醞釀出一股堅韌的力量!
我認為真正的勇敢不是打死不退,或是毫無恐懼的面對一切,
而是即使心懷恐懼,依然會輕輕的說:「好啦,就再讓我耍賴五分鐘,然後我就會乖乖去做了」
在克服困境的同時,也溫柔的承接住自己那顆其實快要碎裂的心,
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勇敢」,這也是我能不斷突破舒適圈至今的力量來源。
我其實想說的是,或許這世界上真的有能夠挺住高壓,不斷勇往直前的人,
但在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們,多半沒有如此堅強,
能夠先好好的承接住自己的悲傷、恐懼與「抗拒」,
就讓自己好好的從眼前的難關逃開一下子,
有時反而因為獲得了喘息的空間,而讓我們有時間長出承接的能力,
最了不起的事情並非無所畏懼,而是在嚇得半死的情況之下,依然願意往前踏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