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家」這個字,每個人直覺浮現的感受各有不同,
有人可能覺得家是自己的避風港,有人覺得家是充滿傷痛的地方,
有人可能每到連假就想回老家,有人逢年過節都「有家歸不得」,
同時,擁有一個能夠支持自己,讓自己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家」,
可能是多數人心中的渴望,無論這個「家」與自己是否存在血緣關係......
好不容易過完年、228四天連假也過了,緊接著又到了清明時節,
無論是否需要返鄉掃墓,這個對台灣人來説頗為重要的傳統節日,
仍然容易喚起我們潛意識裡,對於「家」的模糊感受,
甚至是勾起一些從小到大尚未化解的原生家庭議題,
那些未曾說出口、不知如何訴說、無法形容、找不到確切字眼描述,
甚至是早已找不到那個想要訴說對象的話語,
在清明前後的節氣裡,伴隨著一種朦朧而古老的氣氛,
很容易就在心頭上繞來繞去的,彷彿心中一股情緒,渴望找尋出口。
無論我們在意識表層如何想要否認,又或者我們早已接受,
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比想像中來得更加深遠,
縱使我們期待活出與父母或家族不同的模樣,
到頭來,有時在不經意的某些片刻裡,
我們才發現自己的習性竟與父母親如此相似!
除此之外,我們如何選擇現在的生活、在生涯發展上所遭遇的瓶頸,
甚至在親密關係中不自覺的慣性,都可能受到原生家庭經驗的影響,
這份影響力,甚至可能潛移默化的塑造了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
無論我們將這種相似當成「血濃於水」的情感,或是「命運束縛」的魔咒,
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力,往往超乎我們可以想像的程度,
唯有轉身回看自己家族的歷史、從小到大的經驗,
才有機會好好透過「回家」的這趟旅程,重新「認識自己」,
進而在此刻的生活中,真正有意識的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家族系統排列,是由德國海寧格所創立的治療取向,
承襲了家族治療中的各種基本概念,同時融合了完形治療、心理劇等技術,
進而發展出五大原則,與各種能夠支持我們修練原生家庭功課的技術,
在排列的過程中,我會尊重當事人此刻探索的意願,
如同一位陪同當事人返鄉的心靈支持者,
用不疾不徐的速度,以及時而幽默時而專注的態度,
與當事人一起重新看見,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
透過自我接納、自我支持,長出新的力量回應當初尚未化解的家庭功課。
在這一整天的工作坊裡,我們將會從繪製自己的家庭圖開始認識自己的家族,
透過身體雕塑的技巧,進一步去感受自己在「家」中的情緒變化,
同時藉由家族系統排列的技術,化解心中潛藏的結,
最後以潛意識探索技術,打造一個能讓自己在需要時,重新歸返的「心家」!
排列最大的好處在於,無論是親身走完全程的主角、擔任主角重要他人的代表,
甚至只是敞開心胸在一旁觀看的伙伴,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感受、體驗與學習~
誠摯邀請想重新認識原生家庭、穿越原生家庭課題的伙伴,報名參加這場工作坊喔!
義平心理師的排列特色:
1.跟隨當事人的身心變化:
在排列場上的每個決定,都會詢問主角的意願,
不作超出當事人準備程度的排列技術,也不強加個人信念於主角身上。
2.適度的情緒調節:
排列無須搞得痛哭流涕,用幽默化解悲情,平靜化解悲憤,
讓排列過程中。伙伴們的情緒保持平穩而有彈性的流動,是我喜歡的風格。
3.採取心理學的解釋: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在帶領排列時,習慣採用心理學的概念來回應伙伴的好奇,
不強調因果業力、神鬼附身等超自然說法,維持過程中透明開放的氣氛。
4.強調集體的學習與體驗:
通常在工作坊中會有一段時間,會讓準備好的伙伴進行完整的排列,
排列是集體體驗與學習的技術,活動設計將會讓每個人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體驗,
因此無論是自願成為主角,或只是在一旁觀看,只要願意敞開心胸,都能有豐富的學習。
工作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