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跟研究所時期的同學聊到對專業與生活的迷惘,
我跟他都算是在求學過程中的常勝軍,
若從旁人的角度來看,在專業道路上的發展算是很有規劃與方向的,
所以當他提到自己有些困惑跟迷惘時,我很驚訝,
我在想,如果我跟別人分享自己的迷惘,或許也會得到相同的反應吧?
聊著聊著,同學提到了「導師」這個字,
對我們來説,這個字的意義,該會是「持續可跟隨的前輩」。
當他提到這個字的時候,我才赫然驚覺並憶起,雖然不明顯,
事實上在我的前方,始終有著穩定跟隨的前輩。
想起上回參加理書老師的演講時,才驚覺原來觀看她的部落格,
居然已經長達八年的時間,八年來,有許多時刻還是天天瀏覽的狀態,
無形中,理書老師的人性觀、靈性觀與療癒概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潛意識裡。
這兩年還有另外一個「導師」出現:貴傑老師,
他不僅奠定了我在家族系統排列上深厚的基礎,
許多時候,對我來説,最大的影響來自於他在課堂中對人性與療癒觀點的提醒,
「沒有人是需要被治療、被療癒的」
「每一個來到眼前的人,都是為了讓我們療癒內在的課題,讓我們更加完整」
「面對生命,需要懂得謙卑」
「我只是在邀請對方,一起創造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
這些概念,一點一滴的吸收進來後,成為我這一兩年來實踐的方向,
說真的,講起來輕鬆,實踐起來難度卻很高!
從很早就知道,自己有「年少輕狂」的特質,
幾個長期保持聯絡的學生,覺得我是個「聰明」的人,
我常覺得這是自己在基礎上願意反覆磨練的成果,
事實上比起其他相關領域的伙伴,並沒有特別聰明到哪裡去,
但因為願意反覆投入最基本的練習,並將新學習的事物跟我熟悉的經驗連結,
於是這幾年在實務工作中,確實有種倒吃甘蔗的感覺,
許多新學習的知識與技巧,接觸之後很快就能進行運用,
於是,給人一種「這個人似乎很厲害」的感覺。
我很明白上述的結果,一路上,造就了自己驕傲的性格,
這份驕傲,有時會讓自己忘記了,眼前的當事人,未必跟我擁有相同的生命脈絡,
我能輕鬆辦到的事情,也許對這個人來説,是很困難的,
這份驕傲,有時也讓我會自行認定,某個方向對當事人來説才是好的,
卻忽略了所謂的「好」,只不過是一種相對而主觀的概念,
我認為「好」的生命方向,或許對當事人來説並非如此,
又或者是,這個方向確實不錯,卻不是對方此刻最需要的。
今年開始與貴傑老師學習催眠,再度看見了自己這份傲氣,
有些伙伴曾分享他覺得能夠自傲並沒有什麼不好,這也是一種才情的展現,
我確實明白,自己不大可能成為「噯曖內含光」的人,
因為在生命的設定中,我有表現專長的渴望,也有分享的熱情,
同時我也知道,這份才情,需要有足夠的智慧來承載與發揮,
否則反而是對其他伙伴甚至是當事人的壓迫,
我更清楚的知道,能夠在這個生命階段中,盡情揮灑自身才情,
父母親與幾位師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沒有父母親在許多面向上的包容與接納,我難以無後顧之憂的深造專業,
沒有幾位師長在療癒本質及待人處世上的提點,我恐怕早已被自身的傲氣所反噬。
寫到這裡,其實最想分享的是,
專業發展到了今年,越來越體會到關於諮商或是身心靈療癒中的關鍵核心:
療癒師與當事人實際上並無分別,我們都是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伙伴,
此刻,讓我成為療癒師,眼前伙伴成為當事人的關鍵因素,
不在於專業知識或能力上的差別,僅是我們修練生命功課的順序不同罷了,
「我」在整個過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是要把他人「治好」的治療者,或是「導正」他人的權威者,
而是如實見證伙伴在生命旅途中點滴發生的同行者,
或許在使用的技巧上,有時給予教導、有時給予建議,
然而我真正能做的,仍然只有用謙卑與敬重的心,見證一切的發生。
長期跟隨的兩個導師:理書老師與貴傑老師,
各自用著不同的方式,教導著我這件事,
對我來説,他們都是很願意分享、展現自身不完美的前輩,
在專業上,他們有所堅持,不因這些「缺點」而傷害到服務對象,
在人的本質上,他們有所接納,知道這些「缺點」造成的影響,
一方面持續修練、穿越,一方面仍欣然接受此刻的自己,
我想正是因為保有這樣的生命哲學,使得他們能夠對當事人有如實見證的心意,
這份心意,是我正在持續體會與實踐的方向。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新北市與台北市各級校園特約心理師,
亦為塔羅心靈圖卡諮詢師與訓練師、愛療法帶領人、家族系統排列師與靈氣療癒師,
擅長敘事治療與人際歷程諮商取向,熟悉關係療癒、青少年議題與親職教育等主題,
第三屆諮商督導訓練中,藍海催眠課程實習中。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本文圖片取自網路,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