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我這個年紀的人生發展階段裡,
開始思考「臣服」與「無為」,似乎是有點奇怪的事情,
如果按照心理學中的生命發展階段來看,
此時才正該是我一路向前奮進,咬牙突破難關,
努力邁向生命中最高峰的時刻,
然而不知怎的,在這一兩個月裡面,內心呼喚我「隨順」的聲音越發強烈,
從十一月底開始,靜心、書寫更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過往接受過的靜心冥想訓練裡,有非常多種不同的方式,
有些會積極觀想某些畫面,有些則強調對身體的覺察,
有些則強調要放下所有的意念,單純的聚焦在呼吸上,
最近我習慣採用近似於正念靜心的方法,純粹回到當下與身體的感受,
儘可能把心中執著的意念都放下,調節呼吸,與自己好好的在一起,
若過程中浮現什麼樣的情緒,就允許它自由來去,
然後搭配鋼筆書寫進行靜心,打開最近正在閱讀的書,隨機挑一頁,
將上面的一小段話寫在筆記本上,
在過程中並不去思考或執著於寫了什麼,而是仔細感受著鋼筆與紙接觸的觸感,
相較於自由書寫將潛意識意識化的功能,鋼筆靜心對我來説更強調當下的覺受。
之所以只要有空就將這些靜心活動安排到生活裡,
是我不斷重複發現一件事情:在此刻的生命當中,自己行走得「太快」:
無論是過往的求學階段,或是出社會工作之後,
很習慣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在最感興趣的事物上,老天也始終很照顧我,
讓我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持續有著小小的、幾乎不間斷的突破與前進,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我常會不小心去承擔超過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又或者進入自己其實還無法完全消化承接的角色裡,
這樣的生命基調,讓我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快速的成長,卻也往往疲累不已,
於是,靜心、不斷重新回到自己的身心狀態中安在,就成為這一路上重要的自我支持力量。
每隔一陣子,就會感受到社會的節奏又往前加快了許多,
進食要快,所以有了「速食」,
移動要快,所以有了「高鐵」與「捷運」,
溝通要快,所以有了各種通訊軟體,網路流量也不斷提升,
甚至療癒、心理上的改變也強調要快,於是有越來越多強調「快速改變」的身心療癒技巧,
快,確實替生活上帶來許許多多的便利:
高鐵讓我能夠一天來回中南部,將專業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伙伴,
雲端與即時通訊軟體讓我更容易跟不同的單位進行協調,安排更具彈性的行程,
一些強而有力的療癒技巧,在適當的時機,確實也協助我服務的對象能夠突破生命的關卡,
然而,快同時也帶來一些副作用:
在各方資訊進入眼前、腦海的速度越來越快的同時,
我的回應似乎也需要跟著這樣的速度,在更短的時間裡做出反應,
當每個身邊的人速度都越來越快的時候,心中有時也不免浮現出「落後」的擔憂,
而當對於當下的心念缺乏覺察時,快,有時也讓我分不清楚,
此刻的選擇,是基於愛、基於匱乏、基於慾望、基於真實需求、基於喜悅、還是基於恐懼?
快,背後有時也隱含著一種信念,
就是只要持續努力、持續心力,生命的挑戰終將都能被克服與超越,
「效果」與「速度」被看得比過程更重要。
如果真正的靜下心來,好好感受生命的流動,
就會知道,長久處於這樣的信念裡,只會產生更多的焦慮、匱乏與恐懼,
因為生命中有好大一部份,其實都不在自己掌握的範圍裡,
更重要的是,這些「失控」的部分,只會隨著生命發展逐漸增加,而非減少,
一昧將心力放在「快」的部分,將會少了份對生命的品嚐跟體會,
在我自己的成長經驗,甚至是一部份的專業訓練中,「快」與「有效」是很被重視的,
於是,更需要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獲得平衡。
在投入行動之路後,每年年底跟新年年初,
我都會花一點時間來回顧、沈澱,
讓自己能夠回到生命的底層裡去好好感受,
在即將結束的一年裡,我有完成年初時對自己的沈澱嗎?
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我的行動是真心想要的?還是盲目追逐外在鼓吹的?
在未來新的一年裡,有什麼新的事物是我渴望加入的?
有哪些舊有的經驗,已經不再適合此刻的我,值得允許自己放手的?
在2016年的一月30、31兩天,我將會帶領為時12小時的工作坊,
在這兩天裡,我會分享並實際帶伙伴們體驗,這幾年來我所學到的很棒的靜心方式,
有些比較靜態,像是書寫與靜心,有些比較動態,例如身體雕塑或動態靜心,
透過種種方式,讓我們內心的喧囂能夠慢慢沈澱,讓心底真實的聲音浮現,
然後,帶著沈澱後的心靈,好好規劃2016自己想要實踐的渴望與目標,
在這場工作坊裡,我們可以一起暫時無視外在世界的「快」,好好的與自己在一起!
誠摯邀請想要細細品嚐生命的伙伴報名參加呢!
工作坊詳情請參考:「沈澱、凝望、出發」心靈滋養照顧工作坊
工作坊帶領人介紹: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雙北國高中特約心理師,
擅長後現代敘事治療與人際歷程治療,第三屆諮商督導培訓中,
亦為塔羅牌及心靈圖卡諮詢師及訓練師、愛療法帶領人、家族系統排列師與靈氣療癒師,
對於關係療癒、性別與情感及性議題、生命發展、
失落悲傷與死亡、內在孩童療癒有深厚訓練及耕耘。
在與當事人共同前進的過程中,我僅是生命的行者,
透過反身凝視個人生命歷史,學習靠近眼前生命的際遇,
明白自己只是在生命旅程中多走了幾步路,
對於療癒,抱持敞開與臣服的心,對於人,帶著敬重與謙卑,
對於每個來到眼前的人,學著帶著愛如實見證,
對於這個世界,學著找到屬於自己的承擔方式。
(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