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腦袋很想要休息,因此特地挑一些有動作場面又不用動腦的電影來欣賞,
然而就像是上回欣賞「特務交鋒」時,意外獲得專業學習上的體悟,
(請參考「在完成任務前,先成為一個人」一文,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這次單純來欣賞布萊德彼特這位帥哥之餘,卻也意外對於心理工作有了份省思。
若從國家主義的角度來看,怒火特攻隊算是一部很能引發美國本土人民共鳴,
對於其他國家的觀眾來說,卻未必會跟著熱血沸騰的戰爭電影,
裡頭用很美國式的眼光,來鋪陳二次大戰時,美德雙方坦克部隊交鋒的心路歷程,
片中將美國大兵面對即將戰敗卻又拼死抵抗的德軍時,
內心草木皆兵、疲憊不堪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雖然太過於「美式」,而讓人不太能完全對角色們產生同理心,
然而導演透過布萊德彼得飾演的中士「戰爸」,與其率領的五人坦克戰隊的角度,
充分讓我們感受到戰爭底下,每一個渺小人子心中的恐懼、疲憊與焦慮,
在那些生死關頭裡,他們不再只是一個美國士兵,而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是人,面對死亡,就會有恐懼,
很讓我動容的一幕是當整個部隊彈盡糧絕,即將被德軍殲滅,
只剩下新加入的菜鳥與戰爸守在坦克裡時,菜鳥對著戰爸說:「我好害怕」,
一路上過關斬將,透過過人膽識與毅力屢屢帶領部下們突破重圍的戰爸,
看著這位與自己戰鬥到最後一刻的部下說:「我也很害怕。」
短短一句話,令人動容,讓我落淚,
在戰場上,兩人是長官與下屬的關係,面對生死時,關係卻還原到人的本質。
在魔戒三部曲、飢餓遊戲、三百壯士等戰爭史詩電影中,
總是少不了將領在最後戰役前,對麾下士兵的信心喊話,
那些最能打動人心的話語,往往源自於人性的深處。
亞拉岡在率領眾人對抗索倫大軍時,一開始便說:
「我在你們眼中,看到我曾經有過的恐懼」
透過他的話語,底下所有的士兵都明白,
眼前的王者與他們一樣害怕死去,但他願意站在最前線引領著大家,為了理想而奮戰。
凱妮絲在首部曲哀悼夥伴死去時,舉起三根手指示意,
隨後成為各區反抗時的手勢,感召眾人的是她心中良善易感的人性,
在她舉起手時,便脫下了貢品的身份,重新拿起人性中的自由意志。
在怒火特攻隊裡,短短一句「我也很害怕」,則讓部下知道長官將與自己共同赴死,
因此,在束手無策的局面之下,因為有另一個人的陪伴,力量得以再度浮現。
看完電影,我忍不住思考起自己面對專業困境時的態度,也想起這一年來督導的許多專業夥伴,
在專業現場裡,心理師、輔導老師總是會被各界賦予許多責任和期待,
於是我們有如戰爸一樣,即使面對同伴死傷、戰況危急,
依然要想辦法突破重圍,解決問題,只因為我們是「專業人員」。
然而我們也是人,一個具有各種限制的人,縱然我們具有不錯的專業,還是會有瓶頸,
那麼,我們是否允許自己「軟弱」,是否能接受自己的「有限」呢?
還是我們得像是電影裡的超級英雄一樣,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打死不退?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專業形象認同,我給自己的專業形象是「行者」,
行者,意味著我的專業能力,是透過一步一腳印親身實踐於生活中的經驗長出來的,
行者,一個在世界中旅行的平凡人,也象徵著雖然專業會持續成長,卻仍有其限制,
面對來到眼前的伙伴,我不可能永遠都提供適切的專業解答,
甚至在許多生命困境面前,很可能跟本沒有所謂的「解答」,
我所能夠做的便是透過陪伴,提供支持與滋養,然後與當事人一起建構出此刻最好的因應方式,
行者,能做的不多,僅是透過最真實的陪伴,與來到眼前的人共同面對挑戰。
隨著接觸的當事人議題越來越廣泛與艱難,
我越來越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生命的困境經常是沒有答案的,
就像是戰爸與他的屬下們被德軍圍困在坦克裡,毫無出路,
然而面對同樣的困境,我們要選擇坐以待斃,還是儘可能想辦法去回應這些挑戰,
卻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
當我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迎接每位當事人時,心中也就不那麼因外界期待而慌張或焦慮了。
是的,我承認也接受自己是一位受過訓練的心理師,這是我的專業身份
在能力範圍內,我有足夠的信心去陪伴當事人們一起穿越生命的迷霧,
然而我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極限的,這項「任務」很可能終究無法被完成,
那麼在無法跟著當事人一起穿越迷霧的前提下,我還可以做到什麼呢?
承認自己的有限,也對當事人表達不離不棄的態度本身,或許就已經很有療癒力了。
面對生命的困境,我們最害怕的往往是被「遺棄」,
擔心自身的不堪與脆弱被旁人看見後,會不被喜愛、會遭受疏遠,
當我們願意在找不到解答的情況下,依舊願意站在當事人身旁時,
療癒,往往就在這種看似毫無出路的情況下,緩緩發生了,
這是我這一年來從事心理工作的體會。
當我們越能接受自己的限制,反而能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當我們任清楚自己的有限,在陪伴當事人時,反而更不容易焦慮與害怕,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有時候,此刻生命就是需要經驗「卡住」,
甚至於卡住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
即使我們生逢困頓,卻還是與當事人繼續站在這裡,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當我們感受到晤談出現瓶頸或困境時,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不那麼過度把一切責任都扛在自己身上,而是溫柔的看著當事人,
輕輕地說:「關於你此刻面對的困境,我一樣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甚至,我可能與你同樣感到被困住的焦慮,
但你還在這裡,所以我也會繼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此時此刻,我們還能一起做些什麼,好嗎?」
生命的答案,有時候是在限制裡才能浮現的。
幽樹戲迷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阿卡莎花精顧問、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
打從大學時代起,就瘋狂沈迷於電影裡,
總覺得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生命故事實在太少,
恨不得從電影當中盡情地體驗各樣人生故事,
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欣賞電影,
也熱愛將從電影中獲得的點滴心情,與人分享。
(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