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看所謂的「勵志書籍」,
覺得那些將痛苦與挫折輕描淡寫,或是特意強調意志堅忍的文字,
對於那些正在受苦的靈魂與生命的困頓而言,實在太粗糙了,
然而在買下「說不出口的故事,最想被聽見」時,
(這本書的分享可見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85478048)
不知怎地被正在特價的「這世界就該是太陽黃」所吸引住,
順手買下的同時,還邊心想:「這八成又是那種用溫暖話語安慰人心的小書吧!」
沒料到,一翻開居然停不下來!
罹患癌症之後又安然痊癒的作者亞伯特,
在書中先是分享了23個在住院與罹患癌症期間所得到的生命體會,
才切入正題:什麼是黃色人?什麼是黃色世界?
結交黃色人,又會對我們的生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在他所分享的23個生命體會中,(作者稱之為發現)
有許多體悟竟然都比身心靈大師或諮商心理師來得更為深刻!
例如在發現二「疼痛並不存在,丟掉這個字眼,以新的詞彙代替」中,
亞伯特發現當專注的凝視與感受原本打針時的感受,
竟發現疼痛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別種奇妙的新感覺,
這讓我想到敘事治療中所謂的「解構與重構」,
透過注意力焦點的挪移,他將心中因恐懼而感受到的痛感,
重新建構成為一種帶有詩意的輕撫,這活脫脫是場諮商情境中的心理位移!
在發現七「尋找幸福的七個忠告,第一個就是勇於說不」裡,
亞伯特則分享了許多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的:
「當我們能真心說不時,才能真正的說是」
而亞伯特告訴我們,是與不的回答同樣美好,都能帶來喜悅與活力。
發現八「你一直以來深藏在心中的秘密,最能展現你的特質」,
則帶有濃濃後現代的精神:重視每個人的獨特性,
在此亞伯特解構了一般人對於秘密的負面看法,
轉而認為這些秘密恰好透露出一個人與眾不同之處,並因此該好好珍惜,
然而他也認為在適當時機分享秘密很重要,如此一來這將讓他人看見我們的獨特,
而這個概念又與敘事治療中迴響團隊與見證的概念不謀而合:
透過他人的看見、聽見,我們所建構出來的意義將更為牢固。
發現十八「讓自己冬眠二十分鐘,進行心靈掃描」,
裡頭所列舉的心靈掃描法,其實與一般諮商或身心靈療癒中常見的靜心差不多,
但透過他簡單的話語,忽然跟生活變得如此靠近,
冥想、靜心不再是一種神秘的儀式,而是有益身心且每天都可以去做的活動。
在第二十四個發現也是這一連串發現的總結裡,
亞伯特更是嘗試與十四歲時尚未生病的自己對話,並與其深刻的和解: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癌症,這十四歲的青少年將會長成一個截然不同的人,
而二十四歲的小伙子無疑的知道這一點,他只希望年輕的自己可以感受到被愛與接受」
於是,無論他與心中另外一個自己意見相同或相左,都不會感到氣餒,
相反地他積極在內在兩極中求得平衡與和諧,因為兩個自己同樣重要,
這不單單猶如完形治療那般,是場完整的內在兩極空椅對話,
更是一場與內在孩童深刻的和解,讀到這裡,實在令我佩服不已!
然而這些深刻的洞見,許多內容都不是亞伯特自己一人的發現,
而是在這段與癌症共存的時光中,從他口中所謂的「黃色人」互動時得來的,
我忍不住想知道,到底什麼是黃色人?
對此,亞伯特給了一個特別卻又單純的定義:
在你生命中出現的特別人物,介於朋友與愛人之間,
而且不需要經常與他們保持聯繫。
對亞伯特來說,他所看重的是人際互動中,相互交流的品質,
重質不重量,因此即使是在偶然情境下所認識的陌生人,也可以是黃色人~
黃色人往往會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命,但朋友、愛人或家人並不見得總是如此,
除此之外,黃色人如同其名,帶來的總是溫暖與正向的改變,
當我們迷惘、困頓甚至是恐懼不安時,他們能帶來安定與喜悅,
讓我們感受到在黑暗之中有一抹微光,散發出溫馨的希望。
根據亞伯特的說法,在我們一生當中,總共會擁有23個黃色人,
這些人可能萍水相逢後再也沒機會相遇,有些則是很久才聯絡一次,
然而他們之間共通不變的都是:能替我們的生命注入一股暖流,
他在書中簡單分享了如何分辨朋友與黃色人的差異,以及如何尋找我們生命中的黃色人,
你/妳已經感受到這股黃色的溫暖了嗎?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活出生命中的太陽黃吧!
另外,對於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尋找黃色伙伴有興趣的朋友,
我預計會在10/4星期六,帶領一整天六小時的相關工作坊,
敬請期待工作坊文案唷~~
幽樹文青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阿卡莎花精顧問、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心靈圖卡帶領人,
熱愛閱讀、喜歡書寫與文字創作,
透過一頁頁書籍中的文字,我更懂得什麼是「人」,
而人性中又存在著哪些矛盾難解與值得敬佩,
曾幾何時,我也成為一位寫手,
透過文字,喚起讀者心中的情感與力量,
期待能透過每一篇文章,支持著閱讀的人,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