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鎮是我最早接觸的影集,
也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好看的影集,
雖然根據影集的定律,第二季之後就開始不如第一季那麼精彩,
但整體來說依然維持著不錯的水平,
昨天開始看第三季的第一集,可以感覺導演想強調一些主題,例如信念。
在第二季的結尾,身為救世主的女主角艾瑪,
與自己的父母白雪公主及白馬王子,
以及壞人組合:邪惡的巫后、黑暗者朗普斯金與虎克船長,
正反派大集合一行人前往夢幻島,準備救出艾瑪的兒子亨利。
然而夢幻島是個詭異的地方,在這裡想像力可以顛覆人們原本認知的法則,
飛行、瞬間移動等超能力,只要真心相信,就能實現,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實際上要辦到卻困難重重,
因為人總是會被既有的認知綁住。(註1)
在第一集中有幾個橋段分別闡述了信念帶來的力量:
當眾人正航行在大海上,準備前往夢幻島時,
正當艾瑪責怪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過於樂觀,認為他們最終必然會找到亨利時,
朗普斯金狠狠的教訓了艾瑪一頓:
「妳不相信父母,也不相信魔法,甚至連自己也不相信」
艾瑪回答:「我相信自己,我曾屠殺巨龍,我相信這個。」
朗普斯金反駁:「妳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眼見為憑,妳有信念嗎?妳曾經什麼都還沒發生,就先相信嗎?」
這段劇情充分傳達出艾瑪受困於過去被父母拋棄而自暴自棄的負向經驗,
因而缺乏了對人、對世界與對自己的信任,
正因為如此,雖然她屢次化解危機,卻也經常受困於自身的盲點與恐懼。(註2)
然而在接下來的航行中,艾瑪開始見識到信念的威力,
當正邪兩方受到美人魚的影響而分裂成兩派,開始相互攻擊時,
天空起了激烈的風暴,幾乎要將船打翻,
唯一的旁觀者艾瑪在發現這件事情後,嘗試警告伙伴們,卻無人理睬,
最後她決定自己跳入大海,以此喚回眾人的注意力,而她也真的辦到了。
這段劇情讓我們看到兩件事:
1.信念能夠影響環境
2.有些時刻無法等到旁人有所表示,就得依循信念行動,否則將永無結果。
信念能夠影響我們的周遭環境,很符合心理學中後現代的解構思維,
雖然在童話鎮的劇情中,眾人的信念會影響天氣過於誇張,
實際上在生活中,信念的確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龐大的影響力,
例如當我們認為夢想不可能有完成的一天時,自然不會願意嘗試努力,
然而若我們抱持著只要投注心力,或許真的有可能有實現理想的一天時,
即使處於眾多不利因素之下,依然會願意嘗試看看。
在焦點與敘事治療中更是強調重新理解當事人的處境,以此找出困境中不同的可能性,
以一個為了負擔家境而無法有充分時間陪伴及教養孩子的母親為例,
當我們眼中看到的是無力管教孩子的失敗母親時,
心中升起的批判與自認為「我比妳更懂得如何帶孩子」的自傲就會升起,
進而阻隔了我們與母親之間對話溝通的可能性,
相反的當我們看到了一個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只是還沒找到解答的認真母親時,
油然而生的欽佩與同理心,將會讓我們更能嘗試以母親的角度來看待事件,
同時在對話中自然的激發出母親繼續堅持與調整思維的可能性。
因此,信念的確對我們與他人互動及事件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呢!
正因為信念如此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需要更加留意心中對自己、對他人與對世界的看法,
正如同艾瑪在第一集快結束時對眾人所說的,
「如果要救回亨利,那我們就需要通力合作,
我們並不需要跟彼此成為朋友,卻必須容許彼此的存在,
無論我們是王子、公主、海盜或巫后」
讓風暴平息使艾瑪及眾人獲救上岸的,正是這股團結一心的力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留意自己的信念,替自己帶來什麼影響喔!
註1:
在知名電影駭客任務中,就描繪出信念的力量,
主角Neo透過不斷強化對自己的信心,
因而在虛擬與現實世界中成為眾人的救世主,擁有上天下地的力量。
近幾年的熱門電影全面啟動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描述,
當角色們對自己越具信心,在夢中世界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比起美式風格總過度誇大信念的扭轉力量,
在著名動漫加速世界中,則較為平和:雖然透過強化信心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增強力量,
但角色們只能學會與自己本身人格特質相近的能力,無法無限上綱的變強。
註2:
在童話鎮第一季中,艾瑪原本是個堅信事實、不相信世界上有魔法的人,
因為如此,在她進入童話鎮之後,一直無法發揮救世主真正的能力拯救眾人,
直到最後亨利吃了毒蘋果迫使她改變原本的想法,才慢慢接受了魔法的存在,
然而到了第二季之後,她因為被父母拋棄、又被初戀情人拋棄的經驗,
使她一度難以相信合作的伙伴,也因此促成許多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