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痛苦好過未知的舒服】

阿貝是年約三十歲的工程師,在來催眠之前,

他已經事先查過網路上的許多文章,

甚至將我的書仔細的閱讀過一遍,

「因為我希望可以確定,自己付出的金錢可以確實獲得回報,

如果我花了這筆錢,卻沒辦法解決問題,那我幹嘛要來?」

我點頭同意,「你很想要知道,催眠到底可不可以幫上忙,對嗎?」

阿貝用理所當然的神情看著我,

我則是按照第一次催眠的慣例,簡單介紹催眠,

也引導他接受幾項催眠測試,看看哪些技巧最有幫助。

行動力.jpg

9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當阿貝睜開眼睛時,

第一句話就是「這一切太神奇了,跟我想像得很不一樣!」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放鬆過......

雖然我看了你寫的書,理智上知道催眠是什麼,

但真正來做催眠,還是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我還是點點頭,「你說得很對,雖然看書、聽演講,

都可以幫助我們在理智上知道催眠可能是什麼,

但只有真正接受過催眠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催眠是什麼。」

 

 

我順便提醒他,「還記得剛開始你一直擔心閉上眼睛後,

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阿貝說「對......因為我很怕會說出什麼不該說的事情,

就是因為這樣,我猶豫了半年才來找你,早知道我應該早點來的。」

「可是因為真的很怕催眠中會發生什麼不該發生的

所以你還是選擇先繼續默默靠自己撐下去?」

「對啊,人大多都會害怕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吧?」

「是啊,所以有句老話說,熟悉的痛苦好過未知的舒服。」

阿貝眼珠轉了轉,想起自己工作上的情況,

「就好像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的軟硬系統出了狀況,

但都還是要拖到最後一刻,真不行的時候才送過來給我們看看,

可是通常到這個時候......有時候設備都已經不行了,根本回天乏術啊!」

聽到他這麼說,我忽然覺得自己有深深被同理的感覺,

因為有些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持續拖延尋求醫療或心理服務的時間,

等到真的就診或來預約的時候,往往需要耗上比原先更久的時間!

 

 

【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

我在幾場催眠講座或工作坊裡,不約而同都被學員問到:

「如果說催眠是一種暗示,不是很可怕嗎?

我怎麼知道催眠後的改變,是來自於自己的決定,

還是被催眠師暗示之後的結果?」

這其實也是我接觸催眠之前的想法,覺得透過催眠改變困擾,

好像不是真的靠自己的力量,只是依賴催眠師的幫助,

常年運用催眠的經驗,讓我看見了不一樣的視野。

 

 

首先,所有的催眠廣義來說,都可說是自我催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原本就習慣給予自己暗示,

例如哪一牌的手機比較好、哪種食物比較健康、週一又要上班好累喔

而這些自我暗示,很大的影響力來源是媒體、家庭與社會,

因此並不是只有催眠師會提供被催眠的人暗示,

只要我們活著,就一直身處於各式各樣的暗示之中!

 

 

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會發現,

為什麼我們決定跟某個人結婚、和某人作朋友、

使用某個牌子的手機、買某牌子的礦泉水...

其實是因為當我們在生活中有困擾或需求時,

自願接受特定的人、媒體、廣告或環境給予的暗示,

因此在催眠的過程中,唯有當事人自願接受催眠,

催眠師才能真正幫上我們的忙,

否則我也看過有人透過催眠瘦身瘦了五六公斤之後,

卻因為自我懷疑或缺乏維持的動力,

因此在下一個月又胖回原來體重的案例,

或是雖然透過催眠戒除了宵夜,之後卻仍為了排解情緒,

在幾個月後開始重新吃宵夜的習慣。

 

 

因此我常跟學員或當事人這樣說:

催眠並非強加指令到我們的潛意識裡,

相反地我們是透過催眠釐清自己真正的需要,

並在催眠師的協助下,解除環境中對我們不利的負向暗示,

並學習重新設定自我正向暗示。

 

 

【想改變生活,仰賴你具體的行動力】

我曾聽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過,

多數人其實都已經具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是最後可以成功突破困難的人卻不多,

原因是多數人在聽了演講之後,很少會真的將方法拿出來用,

又或者是看了心理學書籍後,也很少有人會把所有練習做過一次,

(我聽到時覺得很心虛,因為我也很少做書中練習)

因此多數人腦袋中充滿各式各樣的知識與方法,

但卻極少真正付出行動,因此困擾也就一直徘徊不去。

 

 

我自己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其實比較重視知識而非行動,

當年我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覺察,困擾自然會慢慢改變,

然而當我開始學習排列、催眠、蛻變遊戲等強調行動的方式後,

才逐漸發現,無論看多少書、聽多少演講,

如果我自己沒有意願在行動上有所改變,就無法創造出新經驗,

然而多數生活困擾,其實都是種負向經驗,

負向經驗需要透過建立新的正向經驗來逐漸改變,

而正向經驗的產生,往往有賴於新行動的產生。

 

 

例如我一直很抗拒從家裡搬出去住,無論身旁朋友分享多少自己住的好處,

我總是會立刻想到各種搬出去住的壞處,進而退縮不前,

然而當我最近開始著手蒐集租屋資訊、尋求協助,

並認真與朋友討論這件事情時,

才發現搬出去住雖然會有些不方便,但確實可以享受許多過去我沒想過的好處!

 

 

身為催眠師與心理師,我也從服務過的當事人裡,

看見行動力可以帶來多少變化,

通常越有行動力的當事人,越容易直接將催眠中獲得的改變付出實現,

他們也越容易加速催眠帶來的療癒效果,

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開始練習放下「想太多」的習慣,

轉而思考「怎麼做可以帶來更多幫助」,

當我從聚焦思考、內心擔憂轉為專注在如何行動,

生活中許多困難也就變得沒這麼難解決了!

 

 

雖說人對於未知總是容易充滿害怕與擔憂,

然而這幾年我越來越有行動力之後,

卻發現很多擔心其實都只是出自於「想像」,

最好驅散這些恐懼迷霧的方式,就是親自從行動中去證實,

因為我們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回饋,將會是支持自己繼續邁向改變的原動力啊!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3年內已服務超過2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5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文中案例基於保密原則,對話與個人資訊已經過修飾與細節更動,
並由多位相似議題之當事人或虛擬案例,混合變造資訊後寫成,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