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樹的前言:

我在去年年底提供兩名「艾瑞克森催眠學生優惠方案」名額,

Jane是其中一位主動透過粉絲頁聯絡的學生,

由於艾瑞克森催眠可以和諮商晤談做很好的整合,

因此這兩次我全程都運用這樣的催眠技巧來陪伴她,

很感謝她特別寫了心得,並願意讓我用匿名的方式與伙伴分享,

希望這篇文章,能破除你過去對催眠的迷思

產生勇敢邁進、替自己拿回力量的意願!

以下是Jane的心得原文,為尊重當事人之文字,故錯別字也一併保留。

800x0.jpg

或許是成長中原生家庭的經驗,也或許是離開家、獨自生活遇到的大小瑣事,

很多時候感到很受傷/不滿,但因著個性不善爭辯,

再加上也沒有太多能的朋友能成為不悅時倒垃圾的對象,

沒有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就這麼一直放在心底。

 

隨著年齡的增加,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有了更多的體察與認識,

從而發覺:認識自我、透過各樣的學習或調整來達到身心之間的平衡狀態,

是自己一直持續面對的課題。

 

追蹤「幽樹的療癒客棧」一段時間,看到這次催眠體驗的機會,

再加上自己還有學生身分,想了一下後就傳訊息報名。

接到訊息後幽樹詢問我對於催眠的期待,

而在第一次體驗的過程中也再次對自己的期待進行具焦。

 

「找到一個適合且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將期待歸納為很具體的目標,

據此也在第二週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第一次的時候我還處於比較觀望的狀態,也因談到的話題有較多的情緒起伏,

第二次則是平緩許多,但大抵說來都是讓人很安適的狀態。

 

不過所謂的「催眠」當然不像電視上演出的那麼誇張或戲劇化。

過程中都是很清醒也清楚地進行對談,

但看得出來自己想探討的問題逐一被緩慢但仔細地確認過,

如同自己之前曾有過的諮商經驗,我想這也與幽樹同樣具備心理師的身分有關。

 

實際在催眠過程中談到什麼就略而不提,

但我蠻喜歡再過程中多次嘗試,為自己講到的事件賦予畫面的過程。

特別是提到自己會在特定情境下反覆經歷讓個人覺得不舒服或憤怒的情境,

我提到可以帶腦袋出門就好,把心放在住處。

幽樹據此請我想像一個畫面,出門前把自己的心暫存於放有精美襯紙的寶盒裡,

回家或到適合的地點再把心帶上。

 

這是個蠻有用的提示,若在重複情境中又動了氣,

想到類似的畫面,或在網路上找尋類似的圖片看看,

好像真的就感覺好些。

兩次的催眠體驗其實很短,

但就像有人說「看書只要有部分的內容對自己有用就足夠了。」

我的確在這樣的體驗中,更知道如何安頓自己。

 

 

看完後,想要透過催眠改善情緒困擾、人際互動、親密關係等困擾,

歡迎至「幽樹的療癒客棧」,以私人訊息向幽樹預約催眠喔~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3年內已透過催眠服務超過2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5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