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部落格已經邁向不知道第幾個年頭了,

如今回頭看一看,很難相信居然自己就這樣持續的書寫下來,

文字已經是我呼吸的一部份,分享也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

部落格跟FB專頁這兩大網路平台,成為我支持、服務人們的延伸,

看起來,我好像是一個很樂於無私奉獻的人?

然而,其實我本來並不是這麼一個樂於分享的人。

11157447_896499500391647_6795605279180671421_o.jpg

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子,加上管教蠻嚴格的,

小時候的我,個性有點封閉,更是不懂得如何跟人互動,

同時,因為享有家中的所有資源,老實說,也不太能體會他人的需要,

更不能理解,為何每到快要生日的時候,爸媽都會幫我準備糖果,

帶著乖乖桶啊、旺旺啊、雪餅之類的點心,帶去學校請同學吃,

雖然父母親或許沒有在情感上充分滋養我,

在物質生活上,相較於其他同學,我算是蠻充足的。

還記得應該是五六歲還是更大一點點的年紀,

父親還會在餐桌上叮嚀我,在家裡因為只有我一個小孩,

所以喜歡吃的都可以盡情的吃沒關係,

但如果出外跟別人一起吃飯,要注意禮貌,別只顧著吃自己愛吃的菜,

再大一點,我還是覺得要跟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感覺好麻煩喔~

上了國中,那時候念的是升學品質蠻不錯的學校,

我也莫名對唸書開了竅,對於分數成績或學業表現,變得很斤斤計較,

跟他人之間競爭與比較的心情也變得更加熱切,

老實說,我一直都可以清楚感受到,自己內心有一股競爭跟求好心切的特質,

有時候,也很容易去計較,自己跟旁人之間,誰獲得比較多?

 

 

高中那幾年被霸凌的經驗,以及後來上大學在情感跟人際的挫敗,

雖然打開了一個黑洞般的空間,卻也讓我開始對於「被幫助」與「被照顧」很有感覺,

我開始意識到,當自己有困難的時候,能夠被旁人支持、安慰,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物質上,我一直都不匱乏,心理上,卻有個洞,

因為這個洞,讓我慢慢感受到,原來心情上的支持也是一種資源。

到了研究所,更深切的感受到,文字帶來的力量,是閱讀理書老師的部落格,

在我心情低潮時,看著部落格的文章,這些文字似乎有著某種力量,

很奇妙的,心情慢慢會平靜下來,心中有些感受也好像獲得了療癒,

研究所算是我生命中一個有點黑暗的時期,雖然生活上逐漸擺脫人際孤單跟情感的陰影,

卻也因為開始認真面對過往的創傷,使得心情常會陷入低潮跟沮喪裡,

那是我首次經驗到,原來閱讀他人的部落格,本身就可以開啟內在療癒的可能。

後來看了志建老師的部落格,也有同樣的感受,

更因為接觸了敘事治療、投入自我敘說的行列,

於是更加深刻的看見,把自己的生命真實的分享出來,

把自己內心情感的變化,細膩的整理出來,

有時候,會意外帶給另外一些人,生命的療癒跟轉化。

0BNqYR06.jpg

成為心理師的第一二年,很有緣份參加了哈克舉辦的「心動台灣系列」,

面對台上資深的前輩,訴說舉辦這一系列活動的心願,

我首次意識到,心理學可以很在生活裡,心理學跟金錢一樣是種資源,

擁有比較多資源的人,如果願意跟一群人開始一起分享,

整個社會環境才會慢慢的變好,台灣才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而我也首次莫名的因為內心的觸動,

讓「傳承」這兩個字,開始在內心深處生根,

我逐漸意識到原來心理諮商在台灣真的是一種「新興產業」,

除了前輩們的耕耘,還需要仰賴我這個世代的努力,

才有機會讓心理諮商成為一種更容易貼近人們的服務!

那時候的我,已經逐漸走出生命的暗影與最低潮的時期,

開始有能力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希望心理諮商這個領域有什麼樣的發展?

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開始回饋這個滋養我這麼久的地方?

 

 

於是,當我需要替部落格做新的命名時,

「心靈行者的魔法錦囊」這幾個字,很自然的浮現在眼前,

行者的意象,是一名旅行各地的人,象徵著我喜歡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

打從大學開始我就習慣每學期去選修外系的課,也會在暑假進行各種冒險跟嘗試,

到後來接觸了塔羅牌、占星學之後,更是發現心靈世界的遼闊,

而我開始把心理學、電影、小說等不同的領域的東西,嘗試以文字做了結合,

「錦囊」,就像是旅行者的百寶袋一樣,

對我來説,部落格就像是一個我穿越不同領域時,隨身收藏各種療癒好物的地方,

透過書寫一篇篇文章,不只替自己留下記錄,

也讓這個部落格,能夠開始匯聚各種我曾學過的好用方法,

文字確實蘊含著一股龐大的力量,

這個命名,使得部落格的文章持續累積、茁壯,

如今這個魔法錦囊裡已經擁有應該超過一千篇的文章了。

 

 

後來FB時代來臨,讓我開始決定成立個人FB專頁,

在命名的時候,我用相同的概念思考著,

什麼樣的一個「地方」,可以象徵著資源共享、自由流動的意象呢?

想來想去,「客棧」這個概念浮現在心中,

客棧雖然好像不如「家」、「小窩」、「小屋」這類的地方,

可以帶給人們溫暖、溫馨、親切的感受,

好像是「旅館」這種,人們只會選擇暫時借住的地方,

然而我覺得正是因為客棧只是旅者們暫時棲身之地,

反而會讓這個地方充滿各式各樣的人們,(青年旅館不就是這樣的地方?)

也因為形形色色的人們,能夠在客棧裡自由進出來去,

於是讓客棧充滿了各種豐富的可能性,

相較於家的穩固,客棧更有一種豐富、自由流動的氣氛,

同時,更有一種資源分享的意象,

於是「幽樹的療癒客棧」FB專頁,就這麼誕生了~

423535466833297.jpg

算一算,我的「粉絲」數量累積速度可能算慢了,

FB專頁開張三年,訂閱人數可能都還沒有新人們來得多,

不過我確實透過這幾年的實務經驗,

發現自己的風格雖然可能不那麼像是「典型的心理師」那樣小眾,

卻也不如自己原本以為的那樣大眾化,

然而在社會大眾跟追求成長的心靈小眾之間,

無論是旅行者的錦囊百寶袋,或是心靈療癒的小小客棧,

確實已經凝聚成一股穩定的流動,能讓我把真心熱愛的事物分享出去,

對我這個從小其實只知道顧著自己的人來説,

能夠逐漸培養出對他人的關注,以及分享的熱情,

或許也算是一種生命的成長與轉化吧!

 

 

事實上,我這樣頻繁的發文與分享次數,

看起來好像做了很多「浪費時間」或「缺乏經濟效益」的事情,

然而我打從心底知道,持續分享是生命中重要的熱情所在,

甚至正因為我樂於分享,為了匯聚這些可分享的資源,

反而催化出我成長、改變與持續學習的動力!

尤其當我在排列治療場上,清晰的用身體去感受,

自己內在對於共享資源這件事,有多麼大的動力跟熱情時,

更加篤定了我持續往這個方向邁進的心意,

當在排列場上跟內在代表連結時,我非常驚訝的發現,

每當我斤斤計較於自己付出多少時,即使我確實給出很多,

內在反而有一種緊縮跟不滿足、覺得懶懶的、沒有動力的心情,

然而當我重新回到那個樂意分享的狀態時,

胸口是非常充實、完滿的,在那一瞬間我幾乎要流下感動的眼淚,

因為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其實這麼多,

甚至當我越去分享時,無形中的收穫其實是更多的!

 

 

許多人來找我做催眠、牌卡的時候,

總喜歡詢問自己的「天命」到底在哪裡?

如果說分享就是我的天命,那麼從一個自我中心的獨生子到樂於分享的心理師,

這個天命並不是我「找到」的,而是透過一次次的練習「累積」而成的,

回顧過去的生命經驗,我很幸運的失去過很多珍貴的東西,也很幸運的得到很多寶貴的禮物,

心靈行者的魔法錦囊,以及幽樹的療癒客棧,

這兩個網路平台,就是這樣建立在失去跟獲得之間的,

一個充滿各種好用資源、能夠與伙伴們共享豐盛的奇妙之地吧?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

新北市國高中特約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與催眠療癒師與催眠訓練師、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