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為什麼跟心理師「聊天」要付錢?從當事人角度談付費諮商

為什麼接受心理諮商需要收費?

打從多年前直到現在,已經有許多前輩與同業伙伴從心理師的角度書寫過了,

說真的,當初我開始從提供免費諮商(因為在學校當專任,薪水是學校給的),

轉為在診所進行付費諮商的時候,心中也曾有過一段不太踏實的過渡階段,

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開始肯定自己收到某個價位是心安理得,

才確定自己所提供的服務,可以與收費標準大略相符,

即使如此,身為曾經長年接受諮商的當事人

(付費跟免費都曾有過,加起來至少超過五年),

在與不同的心理師合作的過程裡,確實也有一些個人體會,

本文嘗試從當事人的角度來進行感受,對於「付費心理諮商」這件事的經驗。

chatting-1170x590.jpg

若是綜合我自己身為當事人的經驗,以及曾聽過其他尋求付費諮商伙伴的心聲,

多數的當事人不見得想「白吃白喝」,而是對於尋求諮商懷有「進入陌生情境」的焦慮,

以及「不知道付了錢之後,自己到底會不會好轉?」的憂慮。

以我自己來説,尋求付費諮商時才剛進入職場,手頭並不寬裕,

一小時1600~2000元的晤談費用,如果以傳統觀念至少要談個6~8次才會「見效」,

可能需要一週一次到兩週一次來説,實在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同時,正因為我隨著求學階段的轉換,自然地經驗過好幾任心理師,

對於諮商晤談的成效雖有高度肯定,卻不太確定這回遇到的心理師是否與自己適配?

(許多時候諮商晤談的效果,不見得跟心理師的專業能力有絕對關係,有時是彼此是否合適,

這個概念跟戀愛與結婚一樣,不見得兩個好人在一起就會婚姻幸福美滿)

回憶起第一次接受付費諮商的情境,雖然早在這之前就已經有過多年晤談的經驗,

畢竟幾乎都是在學校的諮商中心進行,然而付費諮商卻是在社區機構,

即使這個機構名聲響亮,場地、行政人員以及即將要碰面的心理師全都是我所陌生的,

當時我自己的身心壓力已經有點大,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

在要晤談之前很自然的有另外一股壓力浮現在心頭,

同時免不了對接下來的晤談會有更高的期待。

因為網誌搬家了,閱讀全文請點選新連結:為什麼跟心理師「聊天」要付錢?從當事人角度談付費諮商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