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原則上來説,不太適合給剛接觸身心靈領域的伙伴閱讀,

作者的文字淺顯易懂,但所傳遞的概念,

對某些伙伴來説,可能會過於深奧,或違反日常生活的「常規」,

然而對於已經接觸過脈輪、身心系統或靈性療癒相關資訊的伙伴來説,

作者所想分享的概念,是很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的,

從身體到頭腦,再從頭腦到能量層次,循序漸進。

DSC_2486.JPG

在身體層次上,印象比較深刻的,

是作者不從西方營養學的概念來看待飲食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而是從較為抽象,但似乎也頗為合理的角度來看:

我們吃進什麼,就會形塑出身體相對應的特性。

傳統營養學會把食物的養分分成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等,

作者則認為,我們不單單只是吃進這些「養分」,

連帶也會將這些食物原本所攜帶的「特性」,透過消化吸收的過程塑造出身體的特質,

因此需要爆發力、專注力或靈性覺知的人,需要攝取的食物會不太一樣。

作者並不覺得吃素比吃葷來得「高尚」,或「健康」,

相反地他認為葷素的飲食習慣,決定的是我們進食完畢後,所獲得的身體感受與特性,

與許多身心靈工作者所強調的一樣,他提醒我們進食時需要保持覺知,

如此一來,就會攝取適當的份量,同時吃進身體在最近生活中需要的養分。

在身體這個層次上,作者對我的提醒是,別用「頭腦」來進食,

回到生物本能,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從中調整飲食習慣,

當身體能與環境自然同步,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不過度給予人為的干涉時,

自然能獲得最好的滋養與補充。

 

 

在頭腦的層次上,作者提出了我還在辨識的概念:

我們經常認為自己的話語或行動,

若非來自於理性(頭腦層次),就是來自於感性(心的層次),

在作者看來,兩者其實都是頭腦,只不過後者帶來的感受較大!

他認為若仔細辨識情緒感受的來源,最後會發現仍跟認知有關,

這點與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相似,我們之所以會對環境產生特定的感受,

事實上並非來自於客觀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詮釋、認知與理解。

對作者來説,想要獲得平靜或掌握頭腦層次的課題,

關鍵不在於放下頭腦中的各種想法,而是如實的看見並允許自己放下,

這也讓我想到在逐漸深入身心靈療癒的自我探索歷程後,

越來越發現,想法、理性與「頭腦」,

若能適度運用,反而能避免落入靈性陷阱的深淵,

許多靈性教導中所謂的「放下頭腦」,意味著不過度認同理性發展出來的模式,

並非要我們「拋棄頭腦」、「否定理性」,

理性與感性,兩者都同等重要,需要適度取得平衡,過度認同某一方,都可能帶來困擾。

 

 

在能量層次,有一些章節我還無法完全看懂,

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是,作者提及在修行的道路上,

「神通」往往帶來更多的阻礙,而非助益,

我與朋友們討論過這件事,目前仍然持續省思這點,

在我個人的經驗裡,確實也有一段時間對於各種「超能力」感到新奇,

無論是高度敏感的直覺力,或是與天使、高我溝通,

又或者是各種強調「速效」的療癒方法,

在走過許多療癒途徑後,最後我得到一個深刻的體悟:

既然這輩子選擇成為「人」,而非繼續留在某個時空裡當「神」,

那麼就需要學習用人的方式,平凡而踏實的走在修練的道路上,

那些強大的療癒途徑,或是透過這些方式附加帶來的「神通」,

有時反而會讓我過於依賴,過於「靈性」,

而無法踏實的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一條路來!

畢竟,所有的生命課題,都是需要如實「穿越」,而非迅速「跨越」。

 

 

從身體到頭腦,再從頭腦到能量層次,

作者在這三個層面上,分享了許多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我想,每本書的作者,都是用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來分享對生命的見解,

這當中有些部分,或許我們深深認同,有些則不太認同,

無論如何,能夠透過與不同作者的內在對話,

去發掘自己對世界的信念,是非常棒的過程,

同時也別忘了,建立起信念之後,需要落實到生活之中~

坊間已經充斥太多關於身心靈的書籍,若要我分享推薦這本書的理由,

我會說,作者的想法看似深奧,卻自有一套能夠落實於生活中的方法,

作者不只談空泛的愛自己、接受自己,而是分享如何透過每一天的行動,

讓我們能夠逐漸瞭解自己身心靈的各個層面,進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幽樹文青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心靈圖卡帶領人、家族排列師,

熱愛閱讀、喜歡書寫與文字創作,

透過一頁頁書籍中的文字,我更懂得什麼是「人」,

而人性中又存在著哪些矛盾難解與值得敬佩,

曾幾何時,我也成為一位寫手,

透過文字,喚起讀者心中的情感與力量,

期待能透過每一篇文章,支持著閱讀的人,繼續走下去。

(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