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都在接受諮商督導的專業訓練課程,主題是諮商督導倫理,

講者是我大學恩師之一,也是持續在倫理議題上耕耘研究的心理師--洪莉竹,

去年年初在新竹聆聽她探討諮商倫理時,有著滿滿的感動與省思,

(詳見文章「困境反映的是我的堅持,而非無能為力」

今年再聽她談諮商督導倫理,感動依舊,省思依然,卻也多了幾分沈重,

已經很久沒有上完課後,昏昏沈沈,身心疲憊的經驗,

今天早上還莫名賴床到最後一刻,

在趕赴課程會場的途中,我問自己:「怎麼了?」

才真切的感受到,心中有滿滿的焦慮與壓力。

DSC_2330.JPG

這兩天受訓過程中,不斷驚覺身為心理師、身為諮商督導,

手中握有的權力有多大,對於旁人或受督者的影響力又有多大,

逐漸深入實務場域後,對於「權力」議題,已經不那麼畏懼,

同時,也不會單純將權力視為邪惡、負面的事情,

套用莉竹老師的語言,權力的另外一個同義詞,其實就是「影響力」,

雖然我自認為在督導的開始,在場面構成階段,

已經充分展現後現代互為主體的精神,也清晰的告知受督者可以擁有雙向對話的空間,

然而我仍低估了在華人文化中,權威始終是個容易挑起內在情結的議題,

而我確實也在過程中,比受督者擁有更多的專業權力,

若我無法時刻覺察這件事,並持續不斷地與受督者澄清、核對,

權力不對等這件事,很可能會造成督導過程中的阻礙,甚至是負面影響。

(若我曾經因缺乏對過程中互動的覺察,而造成曾經來尋求督導者的挫敗或傷害,在此深深向您致歉)

 

 

我也進一步思考,自身部落格的文字,對閱讀者的影響力,

書寫部落格的習慣行之有年,從剛開始的心情抒發,到後來的專業分享,

一直清楚知道,自己所分享的每一個概念,都不會是專業或生命場域中的唯一答案,

也盡可能在文章中透露這樣的想法,

然而,我也越來越觀察到,自身文章對閱讀者(甚至是「粉絲」)的影響力,

遠遠超乎自身的想像及預期,

我明白,自己並非完美的人,所書寫的文章確實也不可能完美,

然而身為擁有更高影響力(在倫理中,這叫做參照權)的心理師,

確實在書寫上需要負起一定的責任。

 

 

從權力議題,延伸出來的違反倫理的討論,莉竹老師的舉例深深觸動著我,

喜歡看歷史劇的她,舉了幾個電視劇中的例子,來說明「人心的移動」,

她表示許多看起來超乎常理、匪夷所思的違反倫理事件,

在行為者當初的設想裡,很可能都帶著某程度的善意,

只是受到各種因素,例如個人情緒、生存焦慮、機構文化、社會價值...的影響,

在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移動,最後移動到一個很歪斜的位置,

這讓我想起自己曾閱讀過的某本小說中,也曾用「如水的人心」來形容人性中善變的部分。

之所以需要替諮商及督導設立倫理守則,正是為了避免心理學上所謂的「滑坡效應」,

讓一時方便或一時貪念,逐漸演變成傷害當事人權益的事件,

在我自己這幾年的觀察裡,確實也逐漸看到,有些以專業角度來看,

「不甚公義」的行為背後,一開始往往帶著良善的動機,

從莉竹老師這兩天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她對人性中良善面的堅信,

我也確實在實務現場中,越來越觀察到,人性中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拉扯,是如此頻繁。

 

 

於是,讓自身的督導與專業行為,盡可能在實務現場中依循著倫理守則,

就成為一件說起來輕鬆,實踐起來卻不甚容易的事情,

我越來越加感受到,心理師也是人,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實務現場之餘,

還要回應機構與相關人事物的期待,同時兼顧自身的名譽、生存及身心平衡,

說真的,還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挑戰!

然而我想正因為倫理本身象徵著專業實踐的理想樣貌(而非實際樣貌),

才使得心理師(或督導)的親身實踐如此困難,卻也如此珍貴!

其實,如果只是要符合形式倫理,亦即倫理守則中的白紙黑字,並不見得會很困難,

困難的是當我們考慮到規範倫理甚至是德行倫理時,

會發現光是照著白紙黑字的說明執行,未必是最好的答案,

因為當事人與受督者所身處的機構、社會場域,往往有複雜的脈絡,

這些脈絡有時甚至會衝擊到心理師(或督導)本身的生計或名聲。

DSC_2329.JPG

理想上,我們都希望身為有專業倫理的心理師(與諮商督導),

在這些兩難情境中,可以「有魄力」的一肩扛起專業上的責任,

勇於堅持倫理中所揭示的最高理想,

然而實際上台灣是個地狹人稠的國家,如此「壯舉」有時需要付出龐大的代價,

除此之外,也不見得就能爭取到最好的成效,

這無法成為違反倫理的藉口,卻也是真實的人性考驗,

寫到這裡,我想這兩天的沈重,不完全來自於感受到身為督導的責任重大,

其實最沈重的,是在每一回的專業決策中,需要考慮到的各種複雜因素,

不只需要考慮到專業倫理,還要替裡頭牽涉進來的各方人馬設想,

當然,也要替自己在當中的角色與權益設想......

 

 

在兩天訓練課程的最後,莉竹老師分享了倫理決策中的四個步驟,

當我們充分覺察、分析而做出決策的同時,如何「敦厚的回應」,有時也是很重要的,

我常覺得諮商心理師的訓練裡,除了專業評估、獨立思考與判斷外,

很重要的一環是「同理心」,或是一些新興取向中講的「同步」,

對我來説,這是華人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塊,叫「情感連結」,

專業決策中勢必需要有理性思考跟遵循法律規範的部分,

然而如何讓這份決策執行之後,能夠對牽涉其中的人們,儘可能少點傷害呢?

我想,這才是倫理決策中,最艱難的部分吧!

一如在督導過程中,我往往會在個案福祉、專業考量與受督者的內在感受中,艱難的思考著,

如何清晰的點出受督者此刻需要看到的不足,又仍能維繫他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信心,

(坦白說,身為心理師與療癒師,我展現較多的涵容與滋養,

然而對專業學習的學生與受督者,卻是有一定程度的嚴厲)

成為我斟酌字句時苦思的焦點。

 

 

兩天的訓練課程,雖然沈重,卻也給了我思考的新方向,

我很喜歡莉竹老師不斷提醒大家的概念:

我們不可能完美,在每一次決策的時候,或是聽聞其他與倫理相關的事件時,

過程中會有情緒,會有掙扎,可能也會對當事人有所批判,

然而若能把重點擺在對自己的學習與提醒,

照才是真正對倫理思辨有助益的步驟。

在實務現場中,存在著太多複雜而不可掌握的因素,

每一回的專業介入,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

因此若能在每一次的介入後,不只專注結果的變化,

也從過程與結果中,持續反思自己內心的移動,

才能持續在專業上有所學習與成長吧!

 

 

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現為微煦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藍海機構實習催眠師

亦為塔羅諮詢師與訓練師、愛療法帶領人、家族系統排列師與靈氣療癒師,

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與起伏,

用敬重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所帶來的生命挑戰,

如實見證、用心回應每個來到面前的伙伴,是我靈魂的初衷與渴望。

 

(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