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很喜歡看電影,透過電影來瞭解人心,對我來說,電影裡頭充滿感動的時刻,

往往是對立的人們,為了某種更大更寬廣的理由,

於是暫時放下自己所固守的價值觀、立場或角色,

而能夠一起攜手面對共同的困境,我稱之為「萬體同心」,

縱使每個人最後都仍會保有自己的需求、立場與價值觀,

然而為了某種超越個人位置的理由,大家願意牽起手,

包容接納彼此的不同,站在同一陣線上,攜手合作,

讓原本充滿挑戰,甚至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最後能夠被實現。

在最近帶領國中生團體的經驗中,充滿許多「萬體同心」的練習,

對我跟學生來說,都相當的具有挑戰性,也相當不容易。

0.jpg    

國中,原本就是個體發展中,身心發展都最彆扭的時刻,

我所帶領的成員,又都各自在生命經驗中,比起一般學生具有更多艱困挑戰,

於是乎,這樣的一群人湊在一起,要支持彼此表達意見、在一觸即發的衝突中維持冷靜,

不僅考驗著學生們對彼此的包容接納程度、挑戰著他們原本的人際慣性,

同時,也挑戰著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們的關係,還有,我在帶領團體時的人性哲學。

 

 

在學校的教室裡,為了方便教學,以及為了能將多數學生帶領到相似的學習水平,

因此在教育的規則裡,順從具有師長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是一種必要的手段,

然而對於來到我眼前的學生們來說,要長出這種「異中求同」的適應能力,多半有點困難,

無論是先天的成長經驗,或是後天的能力養成,對他們來說,要長出這種能力,通常有些吃力,

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老師們,會希望能夠過團體的經驗,讓他們有所學習,

於是,這些在人際上有著種種適應困難樣貌的學生,就成為了我在團體中要支持的對象。

 

 

然而,這樣一群各自心中有傷,心中有焦慮擔憂,甚至是暗自害怕的學生聚在一起,

卻正好最容易打開彼此心中最幽微的角落,

於是有些學生選擇沈默、有些學生選擇嘻皮笑臉、有些學生選擇裝睡,也有些學生會故意在討論時唱反調,

套用張貴傑老師的話來說,這些學生並不見得是「故意」這麼做的,

相反地,這是一種「生存姿態」。

由於在成長過程裡,我有足夠的資源來因應許多挑戰,於是我成了老師、心理師,

幽雅、有同理心、善於思考,成了我的生存姿態,

這些學生並不見得與我擁有相同的資源,

迴避、隔離情緒或輕易情緒就被引爆,成了他們的生存姿態,

於是,在團體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光景:每個學生對於此刻要進行的活動,

參與度不同、意見不同,而且到了天南地北,炯然有別的境界,彼此之間的差異已經大到接近對立的程度。

 

 

在這種艱困的時刻,傳統上的作法,通常會是引導彼此說出心中的想法,

設法翻譯不同立場之間,真正在乎的事物,然後重新找出協調之道,

然而面對這些學生時,這種策略卻往往失效,對這群學生來說,

在眼看即將爆發衝突、或有人情緒爆發的時刻,恰好是他們心中最恐懼的事物,

於是乎,團體便進入了表面和諧,實際上卻暗藏分裂的心理動力之中,

這時候,我沒辦法假裝沒看到分裂,繼續把活動帶下去,(實際上也帶不下去)

另一方面,卻也不太有辦法透過引導與探問,來釐清學生們真實的想法,

許多時刻,我就這樣與學生們一起被困在這個進退兩難的處境當中,

很折騰人,很挫折、卻也很真實。

魔戒3-王者歸來90939.jpg  

其實,如果拿出身為心理師或老師的權威,展開說服、勸導或約束,

我知道那些掩藏得很深的團體動力,就會暫時消失不見,

畢竟這些學生能在校園生活中存活下來,必然早就培養出維持虛擬和諧的能力,

然而我不想就此放棄這個看似困境,實際上卻可能支持彼此踏出舒適圈的大好機會,

於是,我會嘗試各種方式:說隱喻故事、加入開玩笑的行列、沈默、立即性......

試圖讓大家繼續停留在原本僵持的狀態裡,然後一起思考,我們可以怎麼辦?

在這週的兩個團體中,我不約而同的分享了同樣一段話:

「團體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大家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同面對這個狀況。

我知道要在這裡對這麼多人表態,對有些人來說,很困難,

所以,我想讓你們知道,每個人在我眼中,都同等的重要,

每個人在這個團體中,都有你的一個位置,

無論你選擇沈默、有話直說還是暫時性的觀望,都是一種參與,

不管你怎麼做,都不會影響你在我心中的位置。」

 

 

我在其中一個團體裡分享了另外一小段話:

「我不害怕你挑戰我,在我的團體裡,你是可以說真話的,

我可能沒辦法完全接受你所說的話,

但仍會儘可能做到尊重你的意見,

畢竟,你們花了時間來到這裡,不就都是想要在人際關係中有所學習嗎?

在我眼中,無論剛剛的你,選擇用什麼方式參與在這裡頭,

光是你仍選擇坐在這裡,繼續承受情緒上的焦慮,

而不是轉身離開,或是把情緒爆發出來,就已經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跨了一大步,

因為,我相信這對你來說,要做出與平常人際習慣這麼不同的行為,是多麼不容易!」

images.jpeg  

雖然這番冗長的話,聽起來似乎是在對學生們諄諄教誨,

然而透過這兩段話,我試圖讓眼前這群學生明白,

縱使表面上無動於衷,每個人都正試圖在與內心舊有的生存姿態拉扯著,

猶豫著要多信任彼此多一些,還是讓自己感到安全一些,

我敬重他們內在的拉扯,縱使我們因為這些內心的衝突,使得團體陷入停滯與「不好玩」裡,

透過這些話語,我想讓他們經驗到,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是多麼有價值,

而這些讓彼此不舒服的碰撞與停滯,其實正是他們開始有所學習與成長的開始。

「不要小看自己只是苦苦支撐在座位上。」

 

 

在這些充滿困難與挑戰,卻仍得與學生們攜手同行的片刻,常常讓我想到魔戒這部電影:

在遠征末日火山的途中,每個人都需要面臨與伙伴之間的信賴危機、個人的生死存亡,

以及在艱難時刻,做出艱難決定的勇氣考驗,

然而正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做出了一點點不一樣的小改變,

於是在最後匯聚成一股龐大的轉化,推動著整個中土世界面對索倫大軍的威脅。

身為團體的領導者,我明白學生們身上所攜帶的創傷、曾遭扭曲的經驗,

就像是魔戒或索倫一樣,威力強大無比,

這不是我孤身一人就能獨挑大樑,隻身面對的,

相反地,我需要不斷透過親身示範自己內在的掙扎,甚至是憤怒與恐懼,

讓學生們經驗到,原來說自己是沒關係的,原來縱使惹怒了別人也是可以修復的,

原來衝突不見得會帶來毀滅,而能讓彼此的情感更深刻......

在每一回合團體要結束時,我都會帶領家排課程中,老師親自帶著我們做的宣告:

「如果在今天的團體裡,我們沒有因為內心的焦慮與恐懼,而選擇離開這個團體,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可以撐在這裡,好好的進行到最後,這是因為我們的伙伴也在這裡!

因為每個人都在這裡,所以如果今天在團體中,

我們學到了一點新東西,那是在場所有的人所共同創造出來的,

因為你在,所以支持到了所有人的學習,所以你的在,是很有意義的。」

 

 

每當帶著學生做這樣的宣告時,表面上是帶領學生進行對彼此的感謝,

實際上我在心中總是同時默默的感謝著這群學生,

正因為他們的難搞與真實呈現出各種無法遵循指令的行為,

讓我能從一次又一次的團體困境中,實踐出自己對人的相信: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存姿態,無論表面上再難搞的人,

只要用心凝視他的眼睛,就會看見他與我擁有相同的需求、渴望與感受,

我們角色雖互為師生,靈魂本質卻是如此相似,別無二致。」

我也很驚訝的發現,無論學生們在剛剛的困境中如何騷動、沈默、防衛著,

當在進行宣言時,剛剛用來抵禦內心衝突的力量,一瞬間全都鬆開了,

那些原本的意見對立、對當下發生的拉扯,全被轉換成另外一股很不同的能量,

這股能量能用來支持他們自己,更真實貼近自己的心,

因而長出多一點點的勇氣,在下回團體中,願意多冒一點險。

rotk_frodo_1024.jpg  

對我來說,這個歷經衝突、停滯與困難,最終來到轉化的時刻,

真的是很美、也很深深震撼的寶貴片刻,

用我的話來說,這就是「萬體同心」的高峰經驗,

在這個片刻裡,我常會想到魔戒這部電影,在每一集的大戰裡,

眾人歷經絕望、生死關頭,在面臨希望即將破滅的時刻,

痛苦終於被轉化成前行的力量,有一批新的援軍與盟友抵達,化解危機,

我會說,如果魔戒中的每個角色,都是自身內在的一部份,

那麼,這些盟友,其實就是我們透過穿越困境,所長出來的新養分、新力量呢!

 

 

在校園工作裡,在邀約我去演講、帶團體或接個案的老師眼中,

我可能是魔戒裡的甘道夫或亞拉岡,身上懷有絕技與魔法,

能夠讓學生在經過陪伴與支持後,有了一些不一樣,

然而我常常覺得在這些真實而難纏的學生面前,自己比較像是微不足道的哈比人佛羅多,

能夠改變學生的,固然一部份是透過我的諮商專業或療癒技巧,

然而更多時候,這些專業並不見得能真正去到學生們的內心深處,

更多時刻裡,我只能不斷的在這些混亂與衝突裡,好好的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然後問自己:「此刻我要動用老師的權威,迅速平定團體的混亂?

還是我想信任這些學生有如被魔戒蠱惑的人,

只是在上演一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內心劇場?

我是否願意相信,只要此刻我不再躲在心理師的專業外衣底下,

願意揭露自己真實的想法,願意看著他們的眼睛,說出我所看到的生存姿態,

那麼魔戒的力量會暫時消褪,他們又能再度連結回心中的真實?」

 

 

在魔戒遠征團中,佛羅多真的是武功最弱的一個角色了,

然而他心中所懷抱的堅定信念,最後讓眾人萬體同心,完成了摧毀魔戒的任務,

對我來說,如此堅定的信念,來自於佛羅多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

在團體開始前,有時我已經預期了會遭遇的困難挑戰,因而焦慮不已,

然而每當我開始焦慮時,常會告訴自己一句話:

「只要真實,陰影就沒有力量,

只要我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害怕,

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憤怒,不害怕讓學生看見我的不完美,

這份真實,就會支持他們看見自己的真實,

陰影的力量將不再如此強大,而將會被整合回他們身上,成為勇氣與力量。」

 

 

文章寫到這裡,其實我想說的是,只要願意真實面對學生,

這份堅定的力量,終究推動他們真實面對自己,

改變,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幽樹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與身心靈工作者,

有著近似於青少年的性格,因此特別能聽懂他們的心聲,

善於以自己和青少年所建立起的穩固關係,

一步一步的,陪伴他們站穩腳步,成長茁壯。

想預約幽樹個別督導服務,或邀約進行校園個案研討的伙伴,

請參考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75804377

 

(圖片取自網路,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轉載)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