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不斷修改著週六下午演講的投影片,

要在短短兩小時裡分享自己多年來在專業學習的心路歷程,

真的是很困難的一個浩大工程,

我想,很難要求自己包山包海、盡善盡美,但求問心無愧就好了。

在這場演講中,我想分享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找到自己的療癒觀,

在這百花齊放的身心靈時代裡,每種療癒方法都很棒,端視我們如何理解與應用,

我自己的經驗是,幾乎所有較為有效陪伴當事人穿越困境、回應挑戰的療癒方式,

大致上都包含兩個重要的元素:看見與移動。

361.jpg  

我在人際歷程取向的學習中,瞭解如何透過陪伴當事人看見自己回應環境的模式,

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而透過我與當事人之間的互動,

中斷舊有不適應的行動模式,進而產生「矯正性經驗」,

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來轉化舊有的回應方式,

例如當事人原本以為遇到壓力挫折時只能自己死命苦撐,不能軟弱,

透過在我面前分享自身的脆弱,他慢慢能學到原來適度的放鬆與接受他人支持,

並不會如同預期中那般遭受背叛或傷害,於是能夠發展出與他人的信賴關係,

從舊有經驗到矯正性經驗,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移動。

1472998_10151794228361485_756822465_n.jpg  

後來我從強調關係的人際歷程取向轉至強調解構的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同樣在意心理移動,但與人際歷程不同的是,

這個學派好奇的是「視框」如何產生改變,也就是我們如何換一副眼鏡來看世界。

敘事相信詮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當事人之所以會受苦,來自於他詮釋的方式容易導致自我挫敗,

當事人的視框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他沒辦法看到視框之外的存在,

因此透過我好奇的探問、陪伴當事人去發掘受困經驗中的資源與意義感,

當事人的視框就會從「我無法......」轉移到「我想要......」,

而後者所能帶來的力量遠超過於前者無數倍,

當事人內在有了力量,也就能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這也是一種從「看見」到「移動」的過程。

 

 

同樣從看見自己、接納自己,到改變自己,這條移動之路,

在傳統心理諮商中多半是透過晤談,也就是口語溝通來達成,

然而轉入身心靈整合的療癒取向後,我開始喜歡上另外一種移動方式:

具體的感官經驗以及實際的動作展現,傳統諮商領域稱之為「經驗取向」,

從早期的完形治療到這幾年火紅的心理劇,都屬於這個取向。

然而在接觸這幾個取向之後,我很快發現由於這幾個取向最終多半繞回意識層面的整合,

在過程中往往會陷入過多的頭腦分析與認知對話,因此大幅削弱原本可帶出的療癒效果,

於是我開始往家族系統排列這個療癒方式深造。

 

 

家族系統排列延續完形跟心理劇的經驗取向特色,

讓當事人能透過實際的肢體動作來經驗內在歷程的改變,

更特別的是裡頭牽涉到潛意識,甚至是集體潛意識(也可說是「靈魂」)的運作,

當事人在經驗的過程中,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贅述自己過去的生命經驗,

也不必向排列師透露太多個人對於生命困境的詮釋,而是聚焦在排列場上的實際經驗。

這種作法有效的避開了傳統諮商中的一大困境:當事人容易困守在原本的視框難以跳脫,

又或者是諮商師與當事人一同陷入主觀的認知中,忽略了更寬廣的可能性,

當排列開始,當事人與排列師就能開始真實的看見這份經驗的內涵,

當事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敞開心胸,決定自己想要如何在場域中移動,

透過肢體移動直接帶動現場視框的挪動,再搭配適度的引導語,

當事人不再需要透過認知與分析來改變自己的視框,因為視框自然而然就在移動中改變了,

一旦視框移動,新經驗自然產生,無須刻意營造。

female,sun,sunlight,inspiration,sunshine,makes,me,happy,girls-2225691b4c90ec45418d2ed8290ef0a1_h_large.jpg  

從人際歷程到敘事治療,再到家族系統排列,

這三個看似截然不同的取向,實際上都緊扣著從看見到移動這條主線,

看見、接納、移動,進而讓療癒自然發生,是我很重要的療癒觀之一,

不管學習什麼樣的療法,我多半會回到這個脈絡底下去思考,

不同的治療觀點或技巧,都依循著這條主線,供我視當下情境自由運用。

我始終認為,不是當事人的生命經驗要來接受專業理論的詮釋,

而是專業理論該來呼應當事人的生命經驗,

當下的每個片刻,最重要的是我如何綜合自己所學過的知能來回應當事人,

對我來說,不同的療癒技巧或專業理論,都是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人性的好方法,

重點該擺在眼前的「人」,而非我所學的種種「專業」,

專業應該要來回應人性,而非讓人性被專業綁住。

 

 

當然,要能夠不斷回到「人」的本質來思考,需要時間的淬煉,

以及不斷回到自身生命來思考,進而從經驗中去完整自己的療癒觀點,

在演講的過程中,一部份的時間,就是放在我自己的學習歷程,

透過我的分享,牽引出參與講座夥伴們的個人經驗,

讓我的經驗成為支持夥伴看見自己的素材,進而產生改變。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的生命故事看似獨特,卻會有著相似的共鳴基礎,

表面上我分享的是一個夥伴們無法複製的專業學習歷程,

過程中的思考與際遇,卻能夠引發夥伴們的反思,進而帶來重新決定的可能性,

這,其實不也就是我們在諮商與療癒中,持續陪伴當事人在經驗的事情嗎?

 

(圖片取自網路,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的方式分享轉載)

 

幽樹小檔案:

幽樹,是我的靈性名字,義平,則是我現世中的名字,

前者象徵我在靈性道路上,勇於看見與療癒內在陰影的初衷,

後者則代表父母對我在待人處事上,始終保持理直氣柔的期待。

身為諮商心理師與身心靈工作者,

擅長敘事治療、潛意識溝通、家族排列、花精、塔羅、靈氣......

喜歡透過多元、創意的整合性方法,

陪伴每個來到面前的人,能夠擁有一方安適的內在空間,

在這空間裡我們相遇、交流,一起感動、一起前進,

願我們有緣能共同在生命的旅途中,或長或短,

成為相互扶持,共同往生命渴望邁進的伙伴。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