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心靈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許多陷阱跟關卡需要辨識與突破,

最近開始覺察到一件讓我很驚訝的事情:

在許多時候,我習慣用自己學到的靈性法則,來判斷一個人的狀態,

像是這個人的情緒穩定度、生活狀況、面對重大事件的回應方式等等,

其實這個習慣早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有了,只不過現在我似乎把這件事看得更清楚一點。

 

 

由於最近在搬家,在這個重大的壓力事件底下,我與家人的狀態都不會太好,

我的母親基本上就像是前陣子熱門迪士尼電影「大夢想家」的女主角那樣,

在我眼中,她是個尖酸、嚴苛又難以被人取悅的人,實在很難相處,

(在這邊要強調那是我的經驗,我母親跟某些人相處起來和諧得不得了)

每次與她的互動經驗裡,十次大概有九次都是滿懷挫折與怨懟收場,

這讓我不自覺地拉開一條心靈上的防線,用諮商師或身心靈工作者的角度來檢視她的言行,

認為她哪裡如何如何,哪裡如何不好等等......

1375814494-1695798616_n.jpg  

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有時會以這種「專業」的角度來檢視身旁的某些人,

並因自己的「清高」而沾沾自喜著,就像是我看待母親的眼光一樣,

然而最近我開始覺得這種眼光很有「問題」,

不見得是這種眼光不好,而是這背後似乎帶著一種助人者的驕傲。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知識即權力,多年的諮商與身心靈訓練,

讓我帶著滿滿的知識框架在看待這個世界,對於內省很有幫助,

然而在面對他人時,這些知識反而成了佛家所說的「知識障」,

讓我更不容易看清楚眼前的人,究竟是什麼模樣......

很有意思的是,這種情況比較少發生在專業工作領域中,反而在生活中常見。

 

 

深入覺察之後,我發現自己有個歷程: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在找尋自己的位置,

這個「位置」經常都需要透過人我比較才能清楚,

而在這一次次的來回比較之中,很容易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因為多數人都習慣表現出自己OK的地方,隱藏不OK的地方,

於是我們都以為別人比自己美麗、聰明、有能力、負責任、肯吃苦......

卻不知道原來別人與我們一樣,也有無助跟脆弱的時候,

於是,當這種「分別心」啟動時,多多少少可以緩解我內在的焦慮,

原來這就是我「專業傲慢」與「靈性傲慢」的來源之一。

(說是之一,代表還有很多脈絡,例如這樣可以讓我對世界更有控制感...等等)

images.jpg  

發現了這點之後,我想起前陣子張震嶽分享的一篇文章,

文章裡頭提到宗教是自己與神的事情,與他人無關,

我想靈性法則這件事,也只能當作檢視及警惕自己的參考,

卻不能成為評斷與論述別人狀態的參考吧!

每個人的生命都如此不同,如此獨特,

因此我永遠不知道在別人身上,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推論別人的經驗,但這卻可能造成許多誤解,

這就是為何在諮商訓練中,我們永遠被要求要成為一個聆聽者而非指導者,

因為我實在不可能百分百正確解讀別人的生命,

而在踏入靈性領域之後,縱然我擁有著一些感知他人的能力,

也無法以此作為論斷他人生命的手段,因為我只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想法,

看見的,是他們所形成的生命模式與脈絡,

但一個人絕對不等於情緒、想法、行為與生命經驗的總和,

在那之外有個更大更多而無法訴說的存有,那才是「人」。

images (1).jpg    

寫到這裡,不禁對過去默默批判過的人們感到抱歉,

也對自身抱持的靈性傲慢感到慚愧,

我想就像是現代靈修者經常提到的:「世界外頭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句話的含意如果用我的話來說會是:

「在這個世界上,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們相遇,

發生在我身上的經驗全都是屬於我的,

而在他們身上的發生則是屬於他們的,

靈性法則的驗證依循的是親自的體驗而非他人的陳述,

同樣的靈性法則的提醒也僅針對於我個人,而非成為對他人之要求,

所以這個世界嚴格來說,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因為所有的經驗都是回歸我個人內在的提醒,與他人無關。」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圖片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