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正式決定要重新回歸行動工作者與身心靈工作之後,

很明顯的感受到自己內在有強烈的搖晃,

即使此刻尚未有金錢上的匱乏,內在焦慮卻很滿,

發現自己開始著手許多計畫,卻都是帶著焦慮而做,

我明白,自己失去了原有的清明。

 

 

打從還沒成為行動工作者之前,我便清楚明白走行動與當專任,

這兩條路的金錢法則很不一樣,

當專任的金錢流向比較迂迴,

我提供服務與給予金錢支持的對象是分開的,而且每個月穩定的流入,

只要我進入了機構的架構,基本上不管內在狀態如何,收入都是穩定的。

然而當行動工作者,我的金錢流入,與自身狀態便有直接的關係,

狀態不好,就影響給出服務的品質,連帶也就會把金錢流向卡住,

尤其這一兩年我顯化事物的能力與速度似乎逐漸加快,每個起心動念都越來越重要。

images.jpg  

打從接受了朋友的諮詢之後,

我就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明明有很強的賺錢能力,實際上也不缺錢,

甚至於之前走行動之路時,金錢流入是夠豐盛的,心中的焦慮依然不減,

在仔細回憶小時候的經驗後,我很快就想到最早與金錢相遇的經過......

還記得小時候同學們都有零用錢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食物,我看了很羨慕,

於是曾經偷偷拿爸媽的錢去合作社買麵包,

當然最後的下場是被抓到,雖然沒有被痛罵一頓,

但我還記得父親當時把我拿的錢一條一條算出來,然後跟我說:

「這樣的錢可以坐幾次火車、幾次飛機,你知道嗎?」

我想父親並沒有要嚴苛的指責,而是想讓幼時的我明白賺錢的不易,

以及我去買麵包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是的,對我們家來說,尤其是早期,休閒娛樂的花費是很奢侈的)

但對我來說,卻學到了更多關於金錢的信念。

20121214082610955.jpg  

我想對於金錢的概念,大概那時候就已經被決定了,

因為打從那時候起,我對家中經濟的定義就是:

「我們家收入不多,所以要節儉用錢,用錢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是不好的,

所以當自己有需求要使用金錢時,應該要盡量忍耐、壓抑」

小小年紀的我,還學到了很重要的一條信念:

「賺錢很辛苦,所以要賺到足夠的錢是不容易的」

於是當我開始步入社會後,真的覺得「工作應該要很辛苦,才值得收到回報」!

還記得第一年回實習單位工作時,可能主任希望我慢慢適應職位上的變動,

好心的她沒有賦予我太沈重的業務,

反而是我覺得「都沒做什麼事情還領這麼高的薪水,好愧疚!」

於是整整憂鬱了快半年,

旁人看來輕鬆如意的工作環境,對我來說簡直是地獄!

DSC_0594.JPG  

寫到這裡,我比較明白自己的生存焦慮從哪裡來了,

從小我就被訓練成「不該享受、努力工作」的人,

即使到現在我的收入足以支付各種娛樂開銷及需求,

在我心中,自己始終是「貧窮」的!

抽了張浪漫天使卡詢問如何療癒金錢議題,「attraction」讓我露出會心一笑,

這不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嗎?

想起朋友那天晚上所說的「喜悅的工作」以及「勇敢說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開心給出自己真心想做的服務」,

感謝老天的安排,還有一段時間可以調適這樣的信念:

工作可以認真、努力,但也能輕鬆、喜悅!

 

arrow
arrow

    幽樹(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